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 呼唤制度的呵护推动

2016年05月04日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不久前,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也作出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相关部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把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协调合作实施,培养造就更多技能型人才,无疑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创新之举。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需要更多这样的制度创新。

  重提工匠精神是一个开始,进而还要重塑工匠精神、造就合格工匠,其中,制度的呵护推动极为关键。惟有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人们才会对号召和激励作出积极反应。以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为例,为人津津乐道的工匠精神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工匠制度,体现在职业技术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质量监督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对精益求精者的回报和对违法违规者的惩罚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用规则制度引导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是重塑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我们需要工匠培育体系的创新。只有良好的愿望,没有过硬的本领,造不出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而培养拥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进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需要长时期的专业技术训练过程。这就要求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我们需要加快新型政商关系的打造。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是对企业家的要求,把工匠精神延伸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上去,更好地创造有效供给、开拓消费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重新校正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毋庸讳言,过去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不健康的依附关系。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亲”与“清”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就是针对这一顽疾开出的药方。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企业竞争不再依靠“关系”,而靠过得硬的产品质量和商业模式,企业才会产生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

  我们需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对市场的“硬承诺”,既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严字当头,也需要全社会努力构建质量共治机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加快相关法规建设,严格监管市场秩序,惩治假冒伪劣产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防止出现“劣币逐良币”的逆淘汰,使优质高端产品得到应有的高额回报,推动形成有利于工匠精神生长传承的市场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