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逼婚广告”加剧亲情隔膜(图)

2016年04月28日 09:39   来源:东方网   张西流

  出现在北京地铁的首个反逼婚广告,希望能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影响中国。“剩女”这类刻板印象是全世界女性都渴望摒弃的陈词滥调。看到米果设计的反逼婚广告,妈妈一手给她众筹钱,一手戳着桌子,指责她大逆不道:“你做这种事情,小心被雷劈!”(4月27日《北京青年报》)

  每逢佳节被逼婚。一场“中国式逼婚”的多幕剧,在各地激情上演。为应对父母逼婚,一些单身男女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租友或办假结婚证回家过年,扮演假情侣、假夫妻骗过父母。显然,这是“病急乱投医”的极端方式,非但不能化解逼婚焦虑,反而踩了道德红线。至于一名女孩采取众筹的方式,在地铁登反逼婚广告,不仅难解逼婚困境,反而加剧了代际间的亲情隔膜。

  剩男剩女,这个有些尴尬和自嘲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并不可避免地在各大城市迅速蔓延,尤其在节日更受人关注。其实,婚恋原本是个很个人的问题,但随着“每逢佳节被逼婚”现象的日益严重,越来越成为一个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及社会安定,高素质人才“剩”多了,也造成许多企业人才的流失。这种状况和民工荒以及白领返乡潮的叠加,给沿海发达地区带来的影响,就不再只是剩男剩女的个人问题,而成为影响这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然而,不管是租友回家过年,还是办假结婚证应付父母逼婚,亦或是在地铁登反逼婚广告,均是一种消极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困境。一方面,单身男女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主动与老人说出内心的想法,要耐心与家人沟通,采取欺骗手段、甚至过激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对于父母来讲,要理解子女的选择,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干涉儿女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逼婚,也是一种家庭软暴力。

  事实上,“每逢佳节被逼婚”现象,不仅是单身男女的尴尬,需要全社会采取积极措施去应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企业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有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同样也需要为企业和人才市场提供服务的政府相关部门,有开放的心态,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剩男剩女数目不断扩大的今天,化解逼婚困境,这应该也算是政府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要知道,年轻人少一点对“中国式逼婚”之类的焦虑,社会就多一份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