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二千万再装一个前轮”,为什么值

2016年04月27日 09:44   来源:解放日报   赵畅

  由浙江嵊州一家企业研发生产的智能环保双前轮电动机车,将于本月在北京正式发布。近日媒体披露了一个细节:为了加装一个多出来的轮子,企业专门进行研发设计,一个前轮就花了2000万元。

  “花2000万元给摩托车再装一个前轮”,看似小细节,却关乎“设计”大问题。诚如企业负责人所言,双前轮在国外也有类似设计,但国外的都是装备在内燃机上,售价也高得吓人。国内企业此番研发,没有可借鉴参考的产品,必须百分之百自主创新。这2000万当然没有白花,目前这个轮子已有7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这款电动机车已在意大利被欧洲最大的摩托车代理商之一MSA现场签下代理协议。

  一个轮子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其创新、创意的成功,也是设计的成功。这令我想起最近读到《宜家的装货之道》一文,其中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宜家有一种蓝色的、底座比杯口要窄很多的杯子,如果要把这种杯子从工厂运到商场,最常见的做法是一个摞一个地码放在运货板上。但考虑到被子还有小把手,如果按照常规5厘米的宽度设计,一个运货板放不了多少个杯子。最后设计师决定将把手宽度设计为3厘米,每个把手节省2厘米空间,这样每个货板上就可多码放576个杯子,每辆货车就可多装载2.3万个,运输效率会大大提高,运输成本会降低很多。而成本降低了,杯子的定价也随之下降——一个2厘米的设计调整,带来了成本降低、市场扩大,设计之功可见一斑。

  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设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设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设计,便不可能在市场“领跑”,最多只能在同类企业后面“跟跑”而已。想想也是,我们现在的不少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无奈之下也只能搞“贴牌运动”。“贴牌”加工虽然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但只能够赚到一点微薄的加工费,不但做不大,而且一旦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便会摇摇欲坠,以至倒闭歇业。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曾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大的成果就是销售。企业的重点都放在销售上了,销售总监在一个企业拿钱最高。什么研究什么开发,根本不做的。”在他看来,当经济和工业都处于粗放状态下,大家根本不会重视设计。所谓的设计就是酷、好卖,于是就出现了眼球经济、美学经济……由此而来的结果是,中国根本称不上“制造大国”,而是一个“加工型制造大国”:“制造,顾名思义,所谓‘制’是规范、标准、工艺、流水线、设备,但这些都是进口的,不是我们的,‘制’不是我们的,‘造’是我们的。”

  毫无疑义,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设计,到头来必然会僵化发展的思路,捆住扩张的手脚。一个企业能否在设计上大有作为,关键在企业负责人是否担起抓设计的第一责任。这种“抓设计”的精神,其实正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精髓。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是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新时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要敢于创新、引领市场,而从“重销售”转向“重设计”,正是创新引领的重要一步。如果依赖陈旧的思维惯性,企望“仅通过与政府官员的合作来取得企业利润的增长”抑或“把解决目前企业自身的经济困难寄望在政府身上”,以至一味“靠模仿过日子”,不去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产品创新的设计、市场拓展的设计,那企业发展迟早会走入死胡同。

  曾听闻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一个犹太人开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加油站,旁边就会有更多犹太人去开便利店、开餐厅、开旅社;但如果加油站是中国人开的,那旁边就会出现更多中国人开的加油站。这个笑话有点刺耳,事实也不尽准确,但确乎从一个侧面调侃了我们部分企业存在的一种模仿思维和跟风习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商机,唯有强化设计意识,强调差异发展,我们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伤害,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充沛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