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专业,旨在提供最初的启蒙

2016年04月26日 10:26   来源:光明网   然 玉

  24日是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的正日子。以学术庆生是清华历年的传统,今年也不例外。清华当天宣布,在全国率先推出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该专业面向清华本科生开设,学制为一年半,首批共招收90人,致力于培养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领域的“高级创客”。目前,这个专业共设三个方向,包括智能硬件、机器人和智能交通,未来还将向智慧城市等方向拓展。(4月25日《京华时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氛围下,清华大学顺势而为首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不仅“应景”而且颇为实用。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必然离不开高校的支持,更离不开大学生群体的参与。高校学生,素来被视作是最有创造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一群人;而顶尖高校,更是汇聚了足够优质的科研人才与技术资源。通过开设相关辅修专业,将有望实现高校与学生的双向匹配,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出两者创新创业的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已明确说明,此次新设的这一专业乃是“辅修专业”。成绩合格并获得第一学位者,才可获得相关辅修专业证书……考虑到大学传统和教学现实,这一“设计”可谓合情合理。毕竟,创新创业并非独立的学科体系或学业门类,创新创业也不能无中生有、凌空虚蹈。只有学好本业,真正掌握学科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才能让创新创业的过程有所依凭。就此而言,将创新创业设定为辅修专业,用以作为第一专业的辅助与延伸,无疑是理智的。

  相较于某些空洞、宏大的创新创业行动,清华所开设的创新创业专业,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其一就是精英立场,以顶尖的生源和师资为支撑,以培养“高级创客”为己任;其二则是“技术取向”,将创新创业导向智能硬件、机器人、智能交通三个细分市场,意图通过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推动产学研转化——由此所勾勒,是一条清晰的、理性的创新创业路径,是一套符合学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模式。极强的可操作性,显然是其最大优势。

  创新创业,虽不是单独的学科,却必然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搭建初创团队、如何吸引资本投资、如何做好风险把控、如何进行市场推广?凡此种种,都可以借助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提供最初的启蒙。当然了,即便是要实现上述目的,也不意味着所有高校都必须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专业。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大学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比如说,鼓励相关的社团活动,经常性地举办系列讲座,搭建专门的项目孵化平台等等,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清华首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表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中,高校正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恰是全社会所希望看到的。学校所提供的最初的创业启蒙,纵使不会形成立时可见的“成果”,但其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必将在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中得以体现。(然 玉)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