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三公经费为什么“六连降”?

2016年04月26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巩固遏制“三公”经费成果,还需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深入持久地整肃“四风”。而进一步提升公开水平、强化权力监管、完善制度设计、严惩顶风违规,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抓手

  近日,100多家中央单位陆续在网上公开部门预算,社会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也一并亮相。数据显示,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初预算下降0.1%,“三公”经费连续6年下降。

  中央八项规定从立规到执行再到渐趋常态化,其威力就在于严格执行“动真格”、矫正违规“零容忍”。在中央一再亮明“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反腐决心的背景下,中央八项规定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和长牙齿的“真老虎”。而“三公”经费瘦身就是备受关注和最为直观的成效体现。

  信息公开功不可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曾几何时,以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为主要内容的“三公”经费居高不下,其根本症结就在于其透明缺失的暗箱操作,抑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语焉不详”。有公开才会有监督。为整治“三公”顽疾、回应民众关切,中央紧抓信息公开环节,要求中央各部门实施“三公”预算年度亮相,并逐步扩大公开范围,使得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的最终用途一目了然。

  公车改革釜底抽薪。鉴于超标配车和公车私用成为助推“三公”经费高企的重要诱因,中央毅然推出包括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在内的“车改”措施。这一改革是对遏制“车轮上的腐败”釜底抽薪。2016年中央本级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较去年再减0.18亿元,就是由“车改”产生的涟漪效应。

  约法三章,一言九鼎。早在2013年全国两会闭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代表本届政府郑重“约法三章”,其中包括“三公”经费的“只减不增”。中央各部门“三公”预算的逐年缩减,就是恪守“只减不增”自律要求的践诺行动,也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向社会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构建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政治生态同样任重道远。巩固遏制“三公”经费成果,还需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深入持久地整肃“四风”。而进一步提升公开水平、强化权力监管、完善制度设计、严惩顶风违规,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抓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玉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    2016年06月30日
  • ·"三公经费"透明到"分"才不会胡扯    2015年03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