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事件之后,美国民众在追问什么

2016年04月21日 07: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徐剑梅

  最近,当中国媒体聚焦“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之时,美国民众也在追问一起公共卫生事件——“弗林特铅水危机”。美国发现,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居民一直在喝“铅水”,这给居民特别是儿童的健康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损害。因为此事,当地政府不仅面临巨额赔偿官司,密歇根州长斯奈德的“白宫梦”更碎得连渣都不剩。

  弗林特市是通用汽车诞生地,如今萧条已久。2011年度审计显示,这个只有近十万人口小城,却有2500万美元财政赤字,其中水费欠账高达900万美元。为了履行密歇根州长斯奈德的竞选承诺——改善高破产风险城市的财政状况,弗林特的新市长决定边修管道边“省银子”,其间启用备用水源——弗林特河河水。

  弗林特市长这一决策的背景是,如果建新供水管道,需要两年时间;但如果换一家自来水供应商,每年可以省500万美元水费。但是,由于弗林特河水质欠佳,环境部门未进行水质处理就切换水源,老旧的市政管道很快遭到河水腐蚀,发生了严重的铅泄漏事件,弗林特居民只敢喝瓶装水,洗澡要开车到其他城市。

  美媒形容这是一场“让整个国家丢脸”的公共卫生灾难,估计综合治理费用最终将高达15亿美元。有人认为,这场灾难是当地政府的省钱策略造成的。但笔者浏览美媒报道发现,媒体在讲述事件原委时,大都会提到政府的省钱考量,但未见对这一考量的批评。事故调查进行到现在,国会听证会开了几回,也没有曝出有涉事官员借此中饱私囊的丑闻。

  媒体调查发现,引入弗林特河水不久,政府就接连收到居民投诉,科研人员几次发布水质报告示警,工厂宣布因机器生锈停用河水,但市、州乃至联邦政府一直反应迟钝,主政者反而上电视搞“喝水秀”否认水质问题。直到一年半后,医生发现弗林特儿童血铅超标,政府才低头认错,但烂摊子已无法收拾,连白宫都不得不介入,小城水危机震惊了全美。

  因此可以说,当地政府被炮轰的原因,不在于政府想每年省500万美元的“作为”,而在于决策的粗疏和面对民众担忧的“不作为”甚至“反作为”。事关公共卫生和儿童健康,政府不作为就是腐败。有媒体宣称,这是美国“百年不遇的犯罪”。

  目前,斯奈德两度以州长身份正式道歉,但对恢复公众信任未见效果。在弗林特市,政府除设立水站每日免费派发瓶装水,还为每户人家免费提供自来水过滤设备。鉴于居民仍不敢饮用自来水,斯奈德18日宣布,未来30天内,他不管上班还是回家,每天都会喝弗林特的过滤水。但网民随即发帖:“你敢用弗林特的水洗澡吗?”“你先喝上一年再说吧!”州新闻发言人说,要恢复公众信心,“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国媒体、专家对弗林特水危机的讨论,远不限于对事件本身的细致探究,也不限于对体制漏洞和各级政府责任的追问。一段时间以来,弗林特俨然成为“问题样本”,从工业城市的衰败到种族社会问题的折射,从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落伍到全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甚至几十年前用含铅油漆粉刷房屋问题,也浮出水面。

  环境事故往往积水成冰,疏忽易,发酵久,发作快,补救难。民众积极追问,为的是不白交沉重的学费。事实上,美国的环境建设,常依靠对环境灾难的追问追责而取得重大进步。比如,半个多世纪前的纽约拉夫运河事件,就催生了美国“棕地”(高污染企业设施搬迁后遗留下的地块)普查和管理。

  土地和河流的前世,关系着我们的今生。值得欣慰的是,当“弗林特铅水危机”的相关报道传到中国后,几乎没有听到“原来美国也有饮水安全危机”之类的评论。这种“比烂”,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把别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当成前车之鉴,把别国媒体和公众的追问当成他山之石,才算没有白花时间围观。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