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版权加持的“友谊小船”才会乘风破浪

2016年04月20日 09:13   来源:荆楚网   刘慧婷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两只坐在小船上的企鹅刷屏,它们一个黄色、一个灰色分坐在船左右两侧,忽然一个话题触犯雷区,一只企鹅跳船,随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翻船体”被各种微信公众号“活学活用”,演绎出上千个版本。但原作者表示,不足10人为原创付费。(4月19日中新网)

  打开朋友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来就来,近来异常火爆的“小船体”衍生出地产版、生活版等等多种版本,而本来默默无闻的作者喃东尼也迅速红了起来,然而这样的爆红并没有让喃东尼感到欣慰,他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称,“这几天崩溃了”,甚至用了14个感叹号表达自己对于无版权转发的愤怒。

  也许有些人认为原著矫情,无非就是转载了几张图片又改了改完全涉及不到版权的问题,甚至无条件捧红了原著应该抱有感恩之心。然而,这些人或许不懂“原创是用心血浇灌的花,用情感酿造的蜜。抄袭可耻,剽窃可恶,模仿可怜,复制可悲,创新可贵,原创可敬。”不得不说,没有版权意识甚至无视版权是他们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当下,从抄袭剽窃论文到线上盗版音乐盛行,从直接转换国外综艺节目到影视剧集内容雷同,版权意识似乎并没有什么人给予过多关注。然而,原创者苦心创作“卧薪尝胆”数载才能创作一篇佳作或是一首好歌,动辄就被人顺手牵羊,这些人却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坐享其成,对于这些人而言“版权”远不如点击量来的实在。若长此以往,不仅会使一些原创才子伤心流泪,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只会起到严重的制约和阻碍,还会致使“拿来主义”盛行,并最终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友谊的小船”怎么可能不翻?

  因此,没有版权意识或是无视版权的行为必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路,只有保护版权尊重原创才能促使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于当下蓬勃发展的自媒体时代而言,版权的保护就更应当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关的司法行政部门也要加大保护版权的力度,同时要适时修订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使法律更加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抄袭剽窃甚至是无意识的复刻原创的行为都予以严厉的惩罚,才是对原创的尊重。只有当原创受到保护、当作者获得激励,只有经过版权加持的“友谊小船”才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