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PAPI酱被勒令整改 给“网红”鸣警钟(图)

2016年04月19日 13:51   来源:东方网   王羡古

  此前已经非常火爆的网红PAPI酱今天更火了一把。因内容中夹杂“卧槽”、“小婊子”等粗口,该系列视频节目被广电总局勒令下线整改,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网上的争议,支持者反对者各执一词唇枪舌剑。这样的网红节目到底该不该管呢?笔者窃以为应该管,而且应早早出手管理,这对网络环境和此类节目的未来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得声明一点,笔者也是PAPI酱的粉丝,也挺喜欢她这个风格的吐槽。但是,对于总局要求其去掉诸多粗口的整改要求,笔者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因为笔者虽是“粉丝”,却不是“脑残粉”。毕竟PAPI酱的粉丝中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乃至未成年人,粗口泛滥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吧?有人也拿历史剧、战争剧中有“粗口台词”为由力挺PAPI酱的粗口,这就有点生拉硬拽了吧?影视剧还可以勉强说是为了剧情效果和需要,PAPI酱的粗口则是完全没必要,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

  事实上,许多“网红”的确存在着为了吸引眼球和粉丝而不惜走低俗路线的问题,爆粗口、打情色擦边球、标题党、哗众取宠等弊病皆有存在。可以料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试探”的心理,倘若网络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置若罔闻,怕是她们少不了要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的。

  因此,笔者更愿意将这一次整改看作是有关管理部门给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网红”们敲响的一记及时的警钟。“网红”们坐拥数以万计的粉丝,提供诸多网络作品,这是好事。但千万别人一红就开始“膨胀”,开始自以为可以凌驾于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之上。须知任何与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对抗的结果,只有被网络所遗弃,不论你当初多火,玩大之后很快就会被网民遗忘,何苦来哉?反之,遵循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踏踏实实地提供优质互联网作品,或许不能“一夜爆红”,却可以让自己红得更稳当更长久,在网络世界中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千万别想着“挟粉丝以令法律法规”,那是会碰个头破血流的。

  希望其他尚未被要求整改的“网红”们以此为戒,也最好能先自查自纠一番,别存在什么侥幸心理,真等到管理部门找上来,你可就“被动”了。也希望那些有志于成为新一代“网红”的年轻人和创业者们借此看清楚形势,别想着走歪门邪道陡然而红,好好修炼“内功”,多多创作优质内容才是根本。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可能许多人只注意到了总局要求PAPI酱下线整改,却没有看到后部分“符合网络视听行业的节目审核通则要求后重新上线”。可见,有关部门的管理出发点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提高节目质量,而不是要对该档节目一棍子敲死。如果经过整改之后,PAPI酱的表演实现了去粗取精,那不是广大网民们的“福利”吗?咱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