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于4月8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Dragon),其中最令人关注的物资是首个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此次发射的火箭第一级也第一次成功在海上无人船软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海上回收第一级火箭。
火箭在海上成功回收意味着火箭回收技术从初级版的1.0迈入到了高级版的2.0,这种成功当然不只是从陆地回收成功到海上回收成功的升级,而是有多重视角。因为,海上回收火箭并非此次任务重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此次将实现对国际空间站的补给运输任务。“猎鹰9号”火箭内搭载的龙飞船(Dragon)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1300磅的食物、水以及新科学设备等,以支持空间站250项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当然,火箭海上成功回收也使人们的太空探索和旅游又进了一步。
海上回收火箭经历了多次试验,是经过5次尝试后才成功的。从多次失败到获得初步成功的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和升级。但是,这次火箭海上成功回收的升级其实表明的是,最尖端的科技探索已经从国防转向民间,从不计成本到计算性价比,从单一用用途扩大到多用途,从只有消耗到可以回报等多方面悄然转化,而这正是科研需要遵循的规律。
火箭发射和太空探索从一开始就是国家行为,也即从国家安全和军事用途来考虑的,因此,成本都是由纳税人来付,在一开始并不会考虑回报,无论哪个国家都有不差钱的牛劲。但是,科技需要后劲,更需要考虑扩大其应用和造福于社会,如此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回报就必然要纳入议事日程。这一点,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早就心知肚明,一直在考虑把航天航空探索技术“军转民”,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获得回报,而且能扩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实现科技造福于社会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战加入目标,2005年,NASA就实行外包的策略,提出了一个“商用轨道运输服务”的计划,让民企投标竞争,结果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猎鹰9号”火箭和“龙飞船”参与竞标,在2006年击败竞争对手,获得NASA的认可。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发射升空在第4次获得成功,并缩减了成本。当时NASA就把16亿美元存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账户,这意味着NASA不仅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合作进入稳定阶段,而且意味着由纳税人付费的太空探索已经在降低成本了。因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除了改造火箭技术外,如推力可调、多次启动等,还使人员更为精简,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和运送太空飞船的成本。如果按以前惯例由NASA来进行火箭发射和运送太空飞船,成本将比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标价高出4-10倍。
NASA的做法实际上也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指明了方向,如果想在航天航空领域分享一杯羹,就得通过竞争把成本降低和提高技术,但现阶段还主要是前者,而技术的改进可以由NASA来帮助。所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获得NASA的认可之后,一门心思地研究和试验火箭回收,达到让火箭第一级重复用10到20次,然后经过整修再用上100次左右;更高的目标是让火箭第一级隔几个星期就可重复使用。如达到后一个目标将使发射成本降到现在的1%,而现在猎鹰9号火箭本身成本在6000万美元左右,每次加注燃料的费用在20万到30万美元之间。
更何况,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可以利用火箭发射和运载太空飞船的机会既扩大民用,又获得利润,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就有太空葬的服务,已将数百位客户的骨灰送到太空,每位骨灰收费3000美元。现今只有俄国的太空游并收费昂贵,已经从每位5000万美元涨到7000万美元(2015年)。早就有竞争意识的美国NASA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瞄准了太空游,提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很快就可以开发商业载人飞船,每人的收费至少可以降低约1200万美元,也就是3000万-4000万美元就可成行。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海上和陆地火箭回收都成功并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后,不仅太空游会进一步降低价格,就是往空间站运送货物也会大大降低价格。
也许,人们感兴趣和奇怪的是,为何NASA不自己搞这样的科研,而要以外包的形式来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做这类事,除了上述的降低成本和实现科研成果的民用化外,还有一些更为重要的理由。
其一,可以让NASA自己搞更为重要的研究,如探索火星等其他星球和研发更为高端的太空探测技术,甚至空间武器。
其二,面对美国有人问为何不关心生活在凡间的美国人而是要探索太空,NASA把探索太空的成本降低是获得人民、议会支持的重要因素,而且太空探索能服务于人民,如太空葬和太空游,以及未来移民火星等,都是获得公众支持的基础。
其三,NASA并非垄断太空技术而是要让民企也分享一杯羹,除了也是在引入竞争机制以刺激技术的快速发展外,还在于有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考虑,以及只有当一种专业和一种技术能形成产业链和更多更广的市场后才能更为成熟,和更有使用价值、市场价值和实现科学的终极价值——服务于社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造福于人类。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