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退学“旧闻新做”为哪般?

2016年04月08日 10:03   来源:东方网   梁江涛

  湖南省华容县人魏永康不满2岁就被人称为“神童”,13岁时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神童的传奇在他20岁那年戛然而止。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硕士研究生的魏永康被学校劝退了。他的母亲曾学梅失望之下,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4月8日华商报)

  这是13年的事了,还有记者将其倒腾出来,“旧闻新做”的动机很清楚,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想给那些望子成龙、付出辛苦的父母们一点提醒,别当“虎爸”、“虎妈”。媒体人的这份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

  的确,从一名让天下家长羡慕嫉妒恨的“神童”,到一个几乎成为“废人”的“书呆子”——“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甚至连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都浑然不知,当年的“湖南神童”魏永康,最终不得不被大学劝退,实在令人扼腕叹惜!

  “神童”悲催的人生轨迹,自然令人想到高考,想到了高产的“衡水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纪律比军营还严格:严格规定了各项动作时间,比如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晨跑人手一本书或一张卷子,只为在停下来休整或等待之时,看课文背单词。为了节约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有男生和女生和衣而睡整整3年。对此,崔永元曾在两会上发出呼吁,这一场景令人痛心疾首,“这样能培养出人才来吗?”

  然而,家长也好,当地教育官员也好,他们更看好的是:“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人性不人性,我们做父母的最有发言权”;“外界的聒噪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不知这些一门心思推着孩子跃龙门的父母,看了“神童”后来的境遇,该做何感想?

  固然,从“神童”退学中挖掘新闻以引发对当下教育的反思,具有现实意义。不过,记者的报道方式值得商榷。为了突出“神童”母亲的恼怒、沮丧与失望,作者这样记述:

  “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说,当她来到北京的中科院后,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曾学梅咬牙切齿地骂,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不管这位母亲是否真的这样说过,作者都不该表述这样一幕极端冷酷、几近丧失人性的情景。鞭挞教育的积弊,呼唤人性的回归,恰恰是本文的要旨所在,而一句“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给天下父母、莘莘学子乃至所有的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到底要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呢?!

  王安石写《伤仲永》时,也采取了回访的方式。文中写道,七年之后,王安石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泯然众人矣”。只用了五个字,就将原本“神童”的仲永的人生轨迹写得一目了然,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而且,王安石在回访中只字未提那位将“神童”儿子当作赚钱工具的父亲,读者完全可以想像,这位悔不当初的老父该是怎样的一种窘境!

  当然,这是本文的弦外之音。“神童”的落寞虽属个案,但该反思的不仅仅是他的母亲,当下的高考、高等教育以及人才评价制度都应从中反思,以人为本,革故鼎新,遵循规律,因才施教,对“现代科举”说不。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