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治国理政地方谈】沪公布终身禁驾名单是治本之策

2016年04月06日 10:02   来源:东方网   陆敬平

  今天上午,上海交通整治又出一条“重磅”消息:上海市公安局公布了36人终生禁驾名单。为何会被终身禁驾?这36人若再次上路,将面临何种处罚?被禁者上路按无证驾驶处理。东方网4月5日讯。

  近年来,我国治理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重拳频出,成效明显。可是我们也看到,仍然有那么一些人敢于以身试法,顶风违规,有的因此酿成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毁的悲剧。由此可见,治理交通违法,打造平安交通任重道远,必须重拳整治,持之以恒。

  三月底,上海召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动员会议。会议决定从即日起,针对“量大、面广、屡禁不止”的交通违法行为,上海将充分借鉴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经验做法,重点整治10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并决定,自2016年4月10日起,使用外省市公安机关核发的临时行驶车号牌的机动车,不得在本市外环线以内(含外环线)区域行驶等。这一系列举措引发媒体和市民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人们对此拍手叫好,并纷纷表示给予肯定和大力支持,治理也出现了阶段性成效。上海市成绩面前不满足,围绕交通整治又出一记重拳,市公安局公布了36人终身禁驾名单,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更是抓到了点子上,打到了关键处。

  给以身试法者带上“紧箍咒”,让其心生敬畏。现实生活中,也许有的司机不怕罚款、不怕扣分,分扣完了我可以再考重新拿证再上路。而现在上了终身禁驾名单,也就是说永远失去了驾车资格,一切归零,看你还有啥可嘚瑟的。这无疑是架起了交通整治的高压线,令人望而生畏,不敢违规,不愿违规。否则,一旦上了终身禁驾名单,那可就是终身与车无缘了。对于爱车一族来说,这可是致命的。

  警钟长鸣,违者必究。也许有人会说,你公布你的禁驾名单,我开我的车,我看你能把我咋的?殊不知上海不是满足予公布名单,而且还有配套措施,被终身禁驾后再开车上路按无证驾驶处理。这可是违法,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理,相信所有驾驶员都心知肚明,不用细说。毕竟法律之剑高悬,谁要敢于触碰,后果可想而知。这就给那些心存侥幸,胆敢以身试法之人极大地震慑和警示,使其心生敬畏,不敢尝试。否则,就是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酿苦酒自己喝。

  上海的实践证明,这也难那也难,高度重视就不难。只要思想不滑波,方法总比困难多。建议各地不妨学习和借鉴上海的做法,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交通整治力度,从而打造安全交通,文明出行。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