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成功晋级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他们在场上的拼搏精神被人称赞。体育的教育意义正是通过这些场景传递给青少年
3月29日晚,中国男足成功晋级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而中国女足也于3月初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参赛权,时隔8年重返奥运赛场。中国男、女足双线胜利来之不易,虽不能说中国足球就此触底反弹,但至少为当下正在进行的足球改革和校园足球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在谷底徘徊,处境艰难。一方面,各级国家队战绩不佳、连遭挫折,影响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接触足球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足球人口不断萎缩,培养、选拔人才遭遇无米之炊的困境。这两方面互相作用,恶性循环。转机在近些年开始出现,足球改革的全面启动逐步改善了足球运动发展的外部环境,全社会对足球事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的氛围开始浓厚。在此背景下,中国男足的胜利无疑是对改革的呼应,也是对国人殷切希望的回报。
相比于成绩和结果,这种呼应和回报似乎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中国男足队员场上的跑动距离被人称赞,“只要1%的希望就不要放弃”,进球功臣黄博文的赛后感言也被多家媒体引用。体育的教育意义正是通过这些细节传递给青少年。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青少年足球”是与会代表话语中的高频词汇,他们用“举措多、进展快、部门协作和地域合作更加密切”来形容这些年青少年足球的进步,但是青少年体育具有周期长、见效慢、效益置后的特点,大家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
“这可能是‘85后’年龄段球员的最后一届(世界杯)了。”黄博文的这句话让人感叹。经过十几年的奋起和蹉跎,中国男足又回到了他们曾经熟悉的舞台,这是对“黄博文”们拼搏精神的奖赏,也为中国年轻足球一代提供一次认识自己、认识中国足球的机会。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