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围墙高耸看似“戒备森严”的政府机关大院,往往是“聋子的耳朵”,非但给行人车辆进出带来不便,有时连发生火警后消防车都很难及时进入。
“政府大院拆掉围墙建社区公园,一下子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长沙市民王女士拿出手机,一边兴致勃勃地拍摄着政府大院门前盛开的鲜花,一边与闺蜜交流。从去年4月起,长沙市全面开启“拆围透绿”工作,要求区县政府自拆围墙还绿于民,并完善相关便民设施,将机关大院变成市民休闲的社区公园。(《中新网》3月14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其中,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内容,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有网友指出,拆除围墙会给小区居民带来居住安全上的担忧,即使“拆围”也应当让政府机关率先垂范。尽管这话有点“较劲”,但也点出了问题的实质,如果政府机关在“拆围”方面动作迟缓,要求居民住宅小区逐步拆围显然难有说服力。而湖南长沙市政府显然是响应民间呼吁,并且还是从党委政府首脑机关开始。大院围墙拆除后,不但连片的绿化公园,成了最受市民群众欢迎的休闲遛弯之地,而且据长沙县政府保安队长彭水根的说法,该县政府大院开放近一年来,未发生一起纠纷,也没出现过治安和刑事案件。
在健康的法治社会里,法治比任何围墙都具有安全感。尤其是在一些围墙高耸看似“戒备森严”的政府机关大院,往往是“聋子的耳朵”,非但给行人车辆进出带来不便,有时连发生火警后消防车都很难及时进入。发生在围墙之内的盗窃甚至入室抢窃犯罪并没有实质性减少。现在包括政府机关、住宅小区在内各个路口甚至城市的旮旮旯旯,都有政府、商业机构乃至居民个人安装监控探头,对各种违法犯罪产生的震慑力远远超过了最原始的围墙。逐步拆除政府机关和住宅小区的围墙,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和缓解拥堵状况的必须。
拆除政府机关围墙还不仅是为起“表率作用”,还彰显了对建设法治政府的自信,政府只要信奉法律并严格依法行政,就没有任何围墙比法治更能维护政府机关的安全。拆除政府机关围墙,让“人民政府”真正与“人民”连在一起。正如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所说,拆除的不仅是县委大院围墙,“更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心墙”。通过拆除围墙,公共资源重归公共属性。长沙县将政府机关院墙拆除之后,机关大院与一街之隔的“星沙文化广场”,成为该县最大的群众休闲广场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群众,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指数,展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葱茏新画卷。
对于政府机关而言,拆除围墙凸显了对社会的开放与热情,从长沙市民群众的积极评价与欢迎态度来看,足以说明一个没有围墙包围的政府,在人民群众心里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