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卖肉背后的北大招牌是时候拆掉了

2016年03月12日 09:39   来源:红网   吴效伟

  2003年7月,媒体一篇《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激起千层浪,让“陆步轩”这个名字广为人知,并引起社会“就业观念、人才标准、社会分配”的大讨论。2013年4月,陆步轩登上北大职业素养大讲堂,自称“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激起了更大的争议。陆步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有一阵子,他很躲避媒体。其间,误解甚至伤害时有发生,他为此沉默了许久。那么,这些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如今,他又在做什么呢?随着新书《北大“屠夫”》的出版,记者专访了陆步轩。(3月11日《广州日报》)

  北大才子陆步轩卖肉之所以走红,原因不外乎卖肉这个行业的“低矮挫”碰上了北大招牌的“高大上”,一下子激起了公众惊叹的涟漪,毕竟北大的招牌太过于响亮,是众多莘莘学子为之向往却又难以迈进的学府圣地。多少年来,无数学子为考进北大而争得头破血流,家长也是以孩子考进北大为荣,鲜有家长主张自己的孩子去卖肉,虽然卖肉是门技术活,但纵是有一万种技巧在其中,“高大上”傍上“矮穷矬”的印象也难以去除,这是由北大一百多年的成绩与名声堆积起来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北大才子毕业后卖肉,无可厚非,主要取决于当事人自己对于“北大”这个耀眼光环的认识,以及对以后人生的规划,若当事人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公众献上的也应是掌声,而不是质疑声。也不要觉得,北大出来的是高材生,就应该上高大上的岗位,那是一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偏见。殊不知,学历只代表你读书的能力,而不代表你工作的能力。

  现在,陆步轩对自己的人生甚至是职业规划已经非常清晰,也按照这些规划走了过来,那么此时此刻,公众迫切需要做的不是继续“围观”陆步轩身后的“北大”招牌,而是应学会观察他现在通过卖肉取得一些成就,诸如成功创业励志故事、开设屠夫学校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陆步轩没有以进入北大而沾沾自喜,也没有以毕业后干起卖肉行当而生悲,可见他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清醒认识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北大”的耀眼光环冲昏。

  可能没有北大的“光环”,陆步轩卖肉很难出名,但他现在的成就难道还不能令人称赞吗?83版《射雕英雄传》中,大牌云集,周星驰在其中不过是宋兵甲,路人甲,可如今,昔日明星黯然失色,周星驰却成喜剧之王,星爷还把自己的龙套生涯,拍成那部鼎鼎有名的电影《喜剧之王》,记录自己的“人肉背景板”岁月。所以,不要将目光停留在以前的那些看似光芒耀眼的东西上,如今的成就才能说明一切。

  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而现任北大校长林建华论北大当代使命也提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可见,北大的思想不固封,一直秉承创新理念。那么,公众思想何必陈旧迂腐,停留在“北大毕业生不能卖猪肉”上,引发“卖猪肉,读书还有何用”的教育“拷问”。那么,北大的读书经历真的对陈步轩卖肉无帮助吗,答案是否定的,陈步轩的“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北大的培养,而且现在陈步轩对北大心存感激,说明在北大的读书经历,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

  陆步轩曾经谈到,卖猪肉给北大丢了脸,其实丢脸的不是陆步轩,真正应该感到丢脸的是我们一些错误的成才观念、教育理念和职业歧视。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在社会现实中,我们还是时时能感受到“三六九等”分割线的存在,似乎当官、当白领显得更高贵富有,卖体力、卖猪肉的显得更低微贫穷。这样的职业歧视和收入分配不公,本就是我们应该摒弃的社会糟粕。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似乎进了北大,毕业后当官、公务员、科学家、学者才符合“常规”,才够体面,才算是混得好。殊不知,通过个人努力取得非凡成就,才是最“长脸”的人。

  北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学者、专家等皆有之,那么我们的“肚量”中,为何容不下一个“猪肉哥”的存在?以前的成就只代表过去,北大学习已成为传说,现在陆步轩取得的成就完全能盖住北大曾经的过往,那么北大“屠夫”背后的“北大”招牌就是时候撤掉了,因为那是一种错误的人文“消费”。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