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期待民法总则回应公众权利关切

2016年03月11日 07:10   来源:京华时报   兵临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绝非简单的修改完善。民法总则要起统领全局的作用,必然要求立法各方凝聚基本的价值共识。

  备受瞩目的民法典编纂将有重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9日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将制定民法总则,健全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此前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也透露,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已再次启动,第一步就是制定民法总则,预计今年6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民法典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一个人的权利息息相关。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利,包括选举权、参政权等公权利和人身权、财产权等私权利,而一部完整全面周延的民法典,几乎包含着公民私权神圣的所有密码。现行民法通则1987年1月起施行,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也带来了公民权利的勃兴和民事利益调整的复杂化,过于粗疏的民法通则早已不堪重负。

  但是,由于调整范围之宽广,关涉利益之复杂,立法技术之精妙,民法典的编纂之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当年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不以军功自傲,而以一部民法典为荣,足见民法典在世间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曾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搁置。直到2014年,在民事领域单行法律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

  民法典编纂堪称新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立法工程,按照立法机关的思路,将分两步走:先是编制民法总则,然后整合其他民商事法律为民法典。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奠基部分,其优良与否直接决定整部民法典的质量。作为中国未来公民私权圣典的提纲挈领者,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绝非简单的修改完善。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部分,也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总纲,担负着为整个民法确立核心价值与基本原则的重任。因此,制定民法总则既要着眼于民法典的统一建构,吸收并涵盖单项民事法律的制度理念;而且要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回应权利时代的公众关切,为未来中国民法典的“落成”奠定价值根基。

  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也是凝聚和扩大民法典编纂社会共识的过程。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很多具体问题上都存在不同观点,例如人格权应否独立成编、民事责任要不要单独成编或成章等。民法总则要起统领全局的作用,必然要求立法各方凝聚基本的价值共识。可以说,好的民法总则聚起整个民法典的“精气神”,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便迎刃而解。由此观之,民法总则看似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私权内容,却是打造一部公民私权利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民法总则,中国民法成熟之始    2016年06月29日
  • ·民法典编纂的奠基引路之举    2016年07月18日
  • ·说说关于中国民法的那些事    2016年06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