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闹婚也要有“节操”

2016年03月06日 09:37   来源:红网   乔志峰

  近日,山东滨州某街头惊现一男子只穿了红色小内裤“裸奔”,后面还有一群人追赶,这是一位新郎官娶得漂亮媳妇回家时被众亲友团堵在了家门口闹婚。只见该男子被“扒的只剩一条红色短裤,还被用胶带绑在了公交站牌杆上,内裤被塞入杂物,该新郎告饶后即被放开,立马落荒而逃,奔跑中被人拽抓内裤,险些走光,引来围观人群哄笑不断。据悉,当地有结婚不闹不热闹的风俗,新郎的小伙伴们往往是这些奇葩婚闹的主力。(3月5日中国青年网)

  不光是山东,很多地方都有闹婚、闹洞房的风俗。不闹不热闹,闹得越狠,喜庆的气氛就越浓,越显得主家人缘好、有面子。如果没人捧场,则显得人气不旺、冷冷清清,不光主家面上无光,就连宾朋和四邻也会觉得扫兴。主家希望有人闹、欢迎有人闹,他人也乐得借机娱乐一把、狂欢一番。

  实际上,闹婚、闹洞房除了提供了“娱乐”的机会,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以前,社会风气比较保守,对年轻人缺少应有的性教育。等到他们结婚了,就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对其进行性启蒙,以免他们懵懵懂懂、不谙人事。因此,闹的时候会安排不少“荤节目”,既是折腾新人图个乐子,同时也是在指导他们夫妻之间“该做的事儿”。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功能愈来愈弱,但风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结婚是人生大事,闹一闹也无可厚非。然而过犹不及,闹婚和闹洞房也要有底线、有节操,不能逾越底线。所谓底线,首先是社会的公秩良俗。虽然闹婚是风俗,但过于低俗甚至色情的做法,却只能污人眼目,甚至伤害社会风气。比如一开始提到的“新郎街头仅穿红内裤被绑公交站牌”,就未免过火。并且还不是关着门在家里闹,而是在公共场所闹,更须有礼有节,像这样“胡闹”,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公共秩序?会不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还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法律的底线。相信不少人都在网上看到过与闹洞房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其中恶俗者有之,“很黄很暴力”者亦有之。有一些则涉嫌违法,比如一段视频中,一群男人如狼似虎,将两位伴娘衣服扒光,一双双大手在其身上乱摸,显然构成猥亵,甚至连伴娘遭强奸的更恶劣的事例也偶有所闻。按照法律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强奸则更是重罪。婚礼刚结束就有人锒铛入狱,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结婚是喜事,谁都想办得热闹一点,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闹婚、闹洞房也是婚礼的重要环节,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但闹婚也要讲“节操”,否则不仅可能“节操碎一地”,情况严重的还可能涉嫌违法,岂不乐极生悲、喜事变坏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进步,风俗习惯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良,朝着更文明、更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方向发展。这既需要法律规范,更需要宣传和引导。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