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光盘”可能导致房地产走向死胡同

2016年03月01日 06: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谢昱航

  中介公司的金融产品,以大量场外配资助推着房产交易,表面是楼市的火爆和房价的欢歌,实际却是不断扩大的金融杠杆在助长着房地产泡沫,聚积着一环扣一环的金融风险。

  杭州城东某楼盘二期首批房源开盘,在摇号开盘2小时后宣告售完,成为杭州猴年首个“半日光”楼盘。上海某均价达每平方米8万元的高端楼盘,352套“千万豪宅”开盘当天被抢光。深圳、南京等热门城市也出现“裹棉被排队”的“漏夜抢房”景象。(《北京晨报》2月29日)

  报道引起民众的普遍质疑。“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这是在排演电视剧,不必当真”“猴年大戏,楼市传花开锣了”……嘲讽与不屑,大量在网络上传播。

  质疑的心理基础有以往经验──之前导演出的“楼盘畅销”假象太多了。比如北京市住建委就曾公开表示,一些 “恐慌性购房”是开发企业制造假象、诱导消费者,某楼盘声称“首次排卡即超过1600人”,其实当时还未取得预售许可。揭穿这种伎俩的,不只是北京住建委。媒体多次报道,那些通过裹棉被、搬睡椅通宵排队购房的买主,其实是房地产公司的员工、保安,甚至是50元一天请来的无业游民。

  “抢购房”新闻出现的同时,还有几起与房地产有关的事件也正在热传,而这些事件,恰好可以对“抢购房”现象作出某种解释。

  一是鑫琦资产公司的兑付危机。鑫琦资产致客户公开信,承认出现兑付危机。这家公司在做什么事呢?他们把约2000名投资者的钱筹集到位后,以公司名义在郑州、秦皇岛和海南买房。开发商给的价格很低,而且承诺一年以后回购。房地产公司以不断上涨房价的方式,维持20%以上资产回报率,让鑫琦资产公司和投资者分配。然而,房子卖不动了,房价涨不上去了,这种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该危机在上海涉金额达19亿元。

  二是上海链家被要求下线金融产品。这种金融产品,就是为资金不够的买房者提供资金。假如首付要200万元,购房者只能拿出100万元,缺少的100万元由中介公司的金融服务垫上。这种以金融服务促买卖成交的方式,在很多房产中介公司都存在。链家销售额中大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整个中介行业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早已超过1万亿元。

  当大量分散资金在各种诱惑下集中到资产管理公司而成大额资金时,购买几百套房子甚至整个楼盘是不难的。但这种买卖,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商品交换行为,而完全是一种资本游戏,不断推高房价的过程中积累着金融风险。而中介公司的金融产品,以大量场外配资助推着房产交易,表面是楼市的火爆和房价的欢歌,实际却是不断扩大的金融杠杆在助长着房地产泡沫,聚积着一环扣一环的金融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教训还在眼前。次贷危机不就是银行向一些本来不具备购房还贷能力的人发放贷款?不就是大量资产证券化?时下中国一些商业组织在做的,不正是这样的事情吗?理财公司帮投资者买下大批房,实现资产证券化;一些人聚集资金炒房;中介公司为炒房者提供配资……都是在把本已严重泡沫化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推向深渊,把金融风险不断扩大。

  在房地产炒作泛滥的背景下,对各种“抢购”“日光”保持警惕是必要的。去库存的目的无疑是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要释放已经比较严重的房地产风险,避免硬着陆。欺骗式的炒作,毫无顾忌的配资扩大,只能走向死胡同。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