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募捐疑云”击中阳光慈善软肋

2016年02月26日 10:51   来源:东方网   斯涵涵

  近日,有绍兴网友联系钱江晚报记者,说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募捐消息《好心人,感谢您帮一下我的白血病女儿》。消息是一个绍兴女子发的,希望能募捐30万元。他的很多朋友看到后,都在转发,并献出爱心。然而,添加求助女子的微信后,他发现她开奔驰、秀钻戒。“既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募捐呢?”这位网友很困惑。(2月25日钱江晚报)

  这位网友的困惑不是一个人的困惑,从“善款买车”到“众筹去美国”,再到这对夫妻的“边募捐边开奔驰、秀钻戒”,一系列募捐风波靡耗着社会的信任与爱心。

  “女儿生病,不代表我老婆就要穿10元一件的衣服”,这位女孩的父亲理直气壮。然而,奔驰、钻戒显然与10元钱衣服云泥之别,女儿重病父亲却忙着撑面子、母亲忙着晒幸福也远远超出人们的心理界限,疑惑重重的背后是对良心和道德的叩问。

  毋庸置疑,在孩子需要很多钱医治重病的时候,花巨资购买二手豪车和钻戒,多少有点难以自圆其说,家中还有积蓄和车,却不在众筹平台发的消息里说明,及“因信用记录问题,已无法贷款”的自述,都让旁观者产生以病童为借口博同情,骗取捐款的不良印象,也加剧了善款挪用的担心。

  “募捐疑云”击中阳光慈善软肋。孩子的病情是真实的,也的确需要大笔治疗费用,即便是父母亲动用部分善款,从法律层面也没有明确条款可以追究其责任。另一方面,目前,个人接受民间捐款的情况还很难明确监管部门,虽说在类似的助医行动中,应引入政府慈善机构、合法的民间公益组织等第三方机构,不宜把善款直接交到受助者手中,避免救助过度的事情发生。然而,操作过程不透明、监督不规范、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一直是我国慈善事业的瓶颈,近年来,大型、知名民间公益组织尚且备受争议,一个确有病童又比较殷实的家庭,如何让善款真正“得其所用”,目前来看,一是靠受捐人自律,二是主要依靠舆论监督。但此起彼伏的募捐风波说明,缺乏法律支持和公共监督的善款使用,注定是一个喧嚣、诟病的载体。

  诚然,捐款人、受捐人相互之间是一种无偿赠与关系,受捐者可以合法获取资金成为自己的财产,但必须建立在诚信、透明的基础之上,这种诚信与透明是对善款的珍视,对捐助者的尊重,也是对慈善的呵护,那种自私自利、借病敛财,用途不明、拒绝公众的监督等行为,都是对爱心的透支及对公益热情的遏制。

  爱心博大而温暖,即便遭遇失望和质疑,当贫弱群体需要帮助时,总会有一双双手臂伸出予以扶持,同时慈善又是脆弱的,一个个负面新闻似凛冽的倒春寒,必将冷却珍贵的爱心。而当爱心、公益遭遇千疮百孔,亟待法律大力“缝合”,募捐者的资格和权利、善款的规范与监督,捐赠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健全全面长效的慈善制度刻不容缓,““边募捐边开奔驰、秀钻戒”,”再一次以刺伤慈善的大众焦虑方式,划出一个硕大的问号。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慈善活动要拱卫善意    2016年06月14日
  • ·期待“微公益”净化慈善土壤    2016年05月27日
  • ·做慈善理应怀有一份单纯    2016年04月25日
  • ·逼捐,逼不出慈善未来    2016年04月22日
  • ·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    2016年03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