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理应怀有一份单纯

2016年04月25日 08:09   来源:央广网   许大为

  近日,在云南民族大学卖豆浆的韩清突然走红网络,而在这所大学的校园里,被称为“豆浆哥”的他知名度更高。原来,韩清在日常经营中接触到不少贫困学生,为了能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韩清决定,自己每卖一杯豆浆,就捐出 0.2 元。截至去年 12 月底,韩清已经向学校里的 11 名学生捐了 1.5 万多元。

  韩清的行为,不禁让人感动。“为了赚钱,我吃过很多苦,所以我希望能在经济上帮一帮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有一个好的未来”,这就是韩清做慈善的初衷。而对于他帮助过的同学,他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他的言行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发善心行善举本应怀着的单纯。

  这份单纯,源于施助者内心的自觉,体现在对名利的疏离。有了内心的自觉,才不会认为施助者对受助者更具道德优势,有了对名利的疏离,才不会将受助者置于舆论高度关注的境地。因此,有了这份单纯,慈善也才能使受助者的人多一份从容,少一些窘迫。

  可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做慈善或以“恩人”自居,或将其当成出名的手段,更有甚者还要博得个“首善”的名号才肯罢休。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慈善中所包含的积极价值,但本应是出于内心自觉,体现自身修养的善行善举,最终成为一件博得名利的工具,充满了浮躁喧哗气息。在闪光灯下,在电视机中,慈善最终成为受助者感激涕零,施助者功成名遂的画面。

  做慈善所应怀有的单纯,同样不能对他人进行舆论绑架。做或者不做,做多还是做少,都是个人自由。做慈善向来有着高尚的光环,它能给施助者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这是个人的自觉行为,而非强制或者摊派。公众乐于做慈善的环境有待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个人认识的不断变化,而强制性的慈善从来不会长久。

  每个人的能力或有大小,但这从来不是做慈善的障碍。 2 毛钱或许微不足道,但它所包含的善心却与一张巨额支票的善心是平等的。泰山不拒细壤 , 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 , 故能成其深。当我们都能以单纯快乐的心态做一个施助者,慈善事业才会更加健康。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