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孩子看病难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孩子生病,家长心急如焚,但匆匆赶至医院,面对的却是“排队数小时,看病几分钟”的尴尬。这背后,是儿科“患多医少”的窘境和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的无奈。厦门各大医院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目前厦门有338名儿科医生,每千名儿童仅配备0.44名。(2月25日《海西晨报》
对于每个人而言,想必都曾经体会过儿科看病难的焦虑。根据统计,我国每千名儿童只会分到0.4名医生,也就是一名医生要为2500名患儿提供医疗服务,儿科就诊失衡现象着实令人堪忧。于是,患儿和家属不断涌入医院,却面临着一医难求的局面,而儿科医生更是压力重重、苦不堪言。
应该说,儿科医生的本科层次招生已经停止17年,如今招生模式的破冰,确实有利于增加儿科医生。尤其是,之前局限于研究生阶段的儿科医生培养,学历的高门槛,必然会对儿科医生的择业产生掣肘和障碍。不过,只是侧重于在学历培养模式上进行变通,注重人才培养层次的调整,恐怕难以纾解儿科看病难的焦虑。
就现实情况而言,与其他专业类别相比较,当前儿科专业医生的短缺尤为突出。而对于很多其他医学专业来说,虽然培养层次也局限于研究生层次,但并没有产生过于强烈的人才短缺恐慌。那么,儿科医生短缺现象的出现,其实并不只是与学历门槛过高有关。不难发现,当前的儿科医生压力较大,患儿与其他病人相比,更需要儿科医生的谨慎入微,压力非常之大。而且,对于儿科医生来说,过多的付出背后,却并没有赢得太多的回报,收入、职级晋升方面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如此之下,当儿科医生的外部环境趋于不理想,必然会打消更多医学人才选择儿科专业的念头,儿科成为冷门专业也就不足为怪。当外部环境无法改善,而只是依赖于儿科专业培养学历层次的降低,恐怕依然难以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从这个方面来说,就需要栽好“梧桐”,在儿科医生的工作生活环境方面免除其后顾之忧,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选择儿科专业,并最终坚守下去。
纾解儿科看病焦虑,不能只是依赖于本科层次的儿科专业复招,还应该考虑问题滋生的源头,做到有的放矢。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从而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选择儿科、热爱儿科。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