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5月19日《新京报》)
“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意见,旨在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自然是基于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现实。我国儿科医生少到什么程度?有报道称,我国平均每2000名儿童才有一名儿医。儿童健康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想办法破解“儿医荒”,自然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并非是破解“儿医荒”的必然选项。在进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时,要求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难免给人以“改革就是涨价”的嫌疑,看似能提高儿科医疗人员收入,实则可能加大医患矛盾。曾有报道称,因儿科医生短缺,一个儿科专家号能被炒到上千元,加大了家长的看病成本。倘若再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极可能导致“儿医荒”不仅没缓解,反而加剧“看病贵”。
事实上,造成“儿医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薪酬待遇外,还有人才培养不足等根本性问题。在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决定自1999年起停招儿科本科专业,绝大多数医学院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专业。这才是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万的根源。虽然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比如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人才培养是个漫长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却很快就能落地,加重公众负担。
笔者认为,破解“儿医荒”的问题确实迫在眉睫,但如果单纯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只是破解“儿医荒”困局的治标之策;加大对儿科医生教育的投入,扩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规模,促使医院重视儿科建设等,才是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