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政府败诉后,竟对判决置若罔闻?

2016年02月25日 16:57   来源:东方网   沈栖

  从我国的权力架构而言,政府和法院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前者行使的是行政权力,后者行使的是司法权力。但权力运作过程中,后者对前者又起着制约作用,易言之,对任何任性的政府行为,一旦受到权益侵害的公民/法人提起诉讼,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定,遏制政府的违法行为。这便是行政诉讼的具体意涵。

  反观现实生活,某些地区政府滥用权力、干预司法的乱象依旧存在,如:政府主要领导出面暗中指使案件的审理,政府出“红头文件”限令法院如何判决,政府以强势的态度阻止行政诉讼的立案,甚至经审理业已败诉的政府竟然可以对法院的判决不闻不问,拒不执行。这里,不妨列举一则典型的案例——

  陕西省华阴市有一位七旬老妪,发现自己的土地使用证被政府变更登记在他人的名下,于是理直气壮地状告政府违法行政,要求恢复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在半年的诉讼期间,被告华阴市政府既不应诉也不出庭。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并送达行政判决书,华阴市政府却置若罔闻。

  与民事诉讼一样,行政诉讼的原被告也都是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级行政首长,只要他涉及行政诉讼,那么,其法律地位即与普通的公民/法人是相同的,不存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情形。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不应惧怕,作为被告的“官”也不该傲视,两者同样坐在平等的位置上,一起接受法律的公正裁判。华阴市政府作为被告既不应诉也不出庭,这本身就是一种蔑视法庭的作派,至于对法院判决不闻不问更是亵渎了法律。华阴市政府以如此冷漠的态度对待司法判决,说到底,是一种等级观念在作祟。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公民/法人对某一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是多元的,或公民/法人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依凭的法律依据不知晓、不理解、有误读,但更多的是,行政行为存有缺位、越位或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如华阴市那位七旬老妪那般。需要厘清的是,司法权在运行过程中,统一性是法律权威确立的逻辑前提,换言之,司法权应当得到当事人(如行政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政府)的敬畏和尊重。从这一司法伦理来说,不管是原告(公民/法人)还是被告(政府)都不该与司法权抵触甚或冲突。对一级法院的判决倘若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提出上诉、执行异议、申诉加以监督。政府败诉后对法院判决置若罔闻,拒不执行,说到天边也是没有正当理由的!

  当今,“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主旋律。按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考量,“依法治国”乃是限制政府权力和维护公民/法人权利,治国先治吏(约束行政权力)而非专治民(限制公民/法人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不止是要求自身任何的行政行为合法,还要对司法权给予充分和足够的尊重,唯有如此,政府才能为法治社会的运行树立正确的导向,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华阴市政府对法院判决如此轻蔑,显然与之大相径庭,引发社会“围观”且斥责,自是不可避免的事儿。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