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桥施工,大师作法该当何罪?(图)

2016年02月25日 16:54   来源:千龙网   樊树林

  2月24日下午,有网友爆料称,河南洛阳市政建设集团东环路跨洛河大桥开工现场出现祭祀仪式,引发网友热议。当天下午,河南洛阳市政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该祭祀活动为施工队的私自行为,他们也觉得这样做不合适,并已经对施工队的负责人进行了批评。(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桌子上摆满各种水果,“大师”模样的人焚香叩首,口中念念有词……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即,施工方竟请“道士下山”,为其作法保工程建设平安,看到如此“独特的风景”,估计很多人都会骤然产生一种时空的离乱之感吧。

  然而,离乱归离乱,疑惑归疑惑,这样“不问苍生问鬼神”场景近年出现的还少吗?且看: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城市角落,算命占卜先生生意甚为红火;一些打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旗号的人士,大肆在群众中招摇撞骗;每到高考季,广大家长中向“笔仙”问凶吉求的大有人在;有所谓“大师”抓住官员怕“东窗事发”的心理,搞“转运石”“转运符”而获取不菲利益;更有甚者,去年8月,中超球队富力为求主场赢球,也专门邀请大师作法以解魔咒……

  这些行径除了求得一丝丝心理上的安慰外,更助长了封建迷信的嚣张气焰,阻碍了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

  就拿洛阳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开工请大师作法而言,无论是施工方的“私人定制”,还是和市政建设集团“心照不宣”,均暴露了目前人们普遍存在的信仰迷失问题。东环路跨洛河大桥请大师作法不是个案,仅从法师吉弘多德参与的“洛阳政府重点项目万安山野生动物欢乐世界掘井定位祈福”、作为项目策划顾问团之一参与“关林火车站政府项目‘洛阳帝都百戏苑’启动平整场地”等活动就可见一斑。

  大师难道对于工程的平安建设真的如此重要吗?估计稍有科学知识的人也不会相信吧。那么这么多工程项目开工仪式上均有法师吉弘多德的身影,难道洛阳市政府官员们一无所知,令人费解。

  “大师作法”保平安真是“药选错了”!仅从工程安全方面考虑,一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坚决杜绝工程非法转包;另一方面,工程监理方必须做到“无缝隙”监督,严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第三,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追责制等。而这些又和在开工仪式上念几句口诀的法师有多大的关系呢?难道法师作法就能保平安工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不管吉弘多德头上有多少光怪陆离的头衔,作为政府重点项目都不能将其作为安全的“护身符”,况且,就以往媒体所爆料的“大师”们来说,他们不过就是通过自己的名气赚个“钵满盆满”,即便工程质量真有问题,吉弘多德怎会去承担任何责任呢?这些年,从“神仙道长”李一,再到王林,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师”们已经连自己的明天都不知在哪里了,“大师”们还能相信吗?

  21世纪,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文明的曙光已经照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些封建迷信活动真应该被扫到历史的垃圾箱了。而这还需要各方面持续努力,在教育引导和科学普及上下功夫,尽快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让文明植根于“广袤的田野”。同时,要对那些顶着弘扬传统文化而大搞封建活动的人士进行打击,严重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而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还要“除恶务尽”,按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满满结识一批大师    2016年06月14日
  • ·“大师”王林的迷与谜    2015年07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