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严查节后“空岗记”凸显执纪之严

2016年02月22日 15:19   来源:人民网   顾一娴

  节后一上班,广东省纪委暗访组就深入省直和广州、佛山、东莞等13个地市,走访了50多个政府部门和办事窗口,对全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为官不为问题进行了专题暗访。暗访组发现,少数地区和单位上班纪律抓得不紧,有的有门不开、有班不上,有的虽然开门,但人员到岗严重不齐,演出了一幕幕“空岗记”。(2月22日新华网)

  节后工作状态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春节是新的一年中首个长假,一些干部在年假过后极易患上“节后综合征”,其“症状”表现就是假期虽已结束,干部的心却不能从节日状态中走出来,回到工作岗位也无法进入工作状态,工作效率较低。甚至在少数地方和单位,还存在“过了元宵才送年”、“过了正月年才完”的惯性思维,各种串岗、离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

  要医治积习甚深的“节后综合征”,根本在于作风建设。因此,春节假期过后,地方和单位都有一个固定动作,那就是狠抓作风建设。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不少地方和单位在春节上班后都及时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开展节后“收心安心”教育,并不断加强节后上班纪律督查工作,对干部节后上班到岗情况、工作状态和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明察暗访,切实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比如在广东省,针对“春节不出正月十五,进机关难找干部”这一陋习,在节后大力开展作风督查,省纪委以暗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为重点进行专题暗访,对于暗访发现的“空岗记”、“人浮于事”等弊病,严格执纪问责,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这正是持续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这一强烈信号的有力举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特点决定了作风建设难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作风建设上,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永远没有“完成时”,需要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抓下去,在监督执纪上继续发力,让群众监督权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监督执纪的针对性、常态化,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当然,“节后收心”是纪律要求,更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素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过大关”、“松口气”的心理,牢固树立转作风永远没有“完成时”的意识,切实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迅速从“休假模式”调整到“工作模式”,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严查交通违法抓早抓小    2015年10月15日
  • ·严查个人事项应成法治常态    2015年06月17日
  • ·严查有望提拔要职的干部有新意    2014年05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