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应急车道野餐”除了任性还有啥?

2016年02月14日 09:44   来源:荆楚网   郭元鹏

  2月11日,雅西高速交警三大队民警曝光了一组高速路上摆桌野餐的照片:一辆小客车停在雅西高速石棉服务区前方的应急车道上,车上乘客下车摆起了小桌子,搬上了小板凳,悠闲愉快地野餐,还扔了不少垃圾。(2月13日《四川日报网》)

  占用应急车道,已经成为了一种悲催的现象。将汽车停在应急车道上,摆开桌子大吃大喝,这样的行为理应受到严厉的查处。否则的话,就不能确保应急车道的安全。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然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应急车道占用的查处力度还是小了点的。当因为占用应急车道导致了一起起悲催的恶性事件的时候,这是该加大此类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的时候了。对于占用应急车道的情况,无论是否造成了事故,都应该依据法律条文进行严厉查处,不能出现教育了事,罚款了事的现象。这样的查处就是纵容,就是对其他人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遗憾的是,能够被严厉查处的多是已经造成了事故的任性车主。这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加强宣传的问题,更是如何让任性车主长点记性的问题。

  法律不够严肃,查处流于形式,处罚只是罚款,才有了这种任性而为的侥幸心理。不过我们不能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我们更需要深究的是,为何有人胆敢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在应急车道上吃吃喝喝?

  这涉及的就是第二个问题了。通过报道可以得知。在应急车道上吃吃喝喝的情况很多。当地交警部门发布的通告显示,从2月9日开始,不少驾驶员就选择在应急车道停车休息,在道路两旁留下一地垃圾,难以清理。而更为奇怪的是,在这些应急车道的附近就有高速服务区。这就奇怪了,放着舒适安全的服务区不进入为何偏偏任性而为?

  我想说说我个人的一点经历。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出门的人。不过去年国庆黄金周的时候还是出了趟门。由于没有出门的经验,我们出门的时候并没有携带食物。到了高速服务区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食品我们是吃不起的。比如说粽子,我们当地市场上的粽子是1元和2元的价位,可是到了服务区却都是10元一个的。矿泉水一般的是1-2元价位的,到了服务区都是5元左右。盒饭就更别说了,都是20元以上的,这样的价位明显比市场上高出很多倍。

  不仅如此,对于自己携带的食物,你在高速服务区里是找不到一张桌子可以美餐,必须要购买他们的食物才能有吃饭的桌子。很多自己携带了食物的私家车只能站在风雨中或者是坐在车子里进餐。

  其实,在应急车道吃饭有着任性而为的因素,这种不顾及安全的行为需要严厉的查处。问题是,高速的服务区是否也该反思?我们的饭菜食品价格能不能是与市场持平的?服务区的价格为何非要高出市场价?我们是不是能够自己携带食物的车主也提供一个吃饭的桌子呢?

  “应急车道野餐”除了任性还有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