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侨华人从四面八方赶回中国过年,当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奔向世界各地旅游、购物,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序幕拉开了。从巴黎的老佛爷百货商店到美国梅西购物中心,从伦敦的唐人街到利马的中国城,世界各地欢庆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春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
笔者近年常驻国外,有机会多次采访国外欢庆春节的活动。每当我置身于商家刻意营造的中国节日场景之中,每当我同外国同行一起把镜头对准喜庆的人们,又总觉得这些异国他乡的欢庆中似乎少了点什么。
直到最近,在北京西站人流的裹挟中奔向站台时,我才找到久违了的过年感觉。瞧着身旁那些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回家的人们,我仿佛看到一条用乡情、亲情编织的纽带:一头牵着远方的亲人,另一头紧紧地系结在万水千山之外的家乡。
那是一种只有在唐诗宋词中才能体会到的情结,即便是今天忙忙碌碌的现代化社会,也没有被遗忘,总会伴随着佳节的来临,在不经意间从心底悄悄地升起。
春节这样的节日往往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与心理根基。怎样过年,过年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见什么人,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
福字还是那样倒挂,灯笼还是那样红艳,可这些图景在华侨华人内心深处激起的涟漪却有着不同的波纹。外国人从华侨华人社团的舞狮表演中,感受到的是异域风情的热烈与奔放,而海外华侨华人心中随舞起动的,却是驱邪避鬼求吉祥的良愿。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文化差异的长久存在是根深蒂固的。他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如此写道,中国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视自己的历史,并受历史影响至深。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差异中,深藏着打开中国发展之谜诸多钥匙中的一把。
体验春节的中国味需要传统的滋养与熏陶。莎士比亚诗作中没有春节。有时候,外国人之所以难以理解中国,恰恰在于他们是从自身文明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文化。他们用来解读中国文化符号的工具、方式和理论也是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生成的。
中国发展的精彩就在于,她是带着古老文明的历史传统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相互作用、碰撞的结果。
现代性是多元的。全球化带来的现代性影响着中国的节日习俗,却很难将其彻底改变。其实,中国拥抱世界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性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与世界的互动中,这种文明的传统将始终具有独特的影响。
随着海外欢庆春节成为常态,这个节日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为一个认知中国发展的符号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