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情怀与牵挂

2016年02月04日 09: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熊 建

  总书记到江西了!总书记上井冈山了!总书记来革命老区了!喜讯传遍赣鄱、传向全国。

  春节前夕,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考察调研。人们看到,总书记的行程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走进贫困村、了解扶贫开发工作。在一个贫困户家里,他说:“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简单一句话,温暖无数人。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联想到他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人们可以感到,对扶贫开发,总书记念兹在兹。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临近春节,扶贫加力。 2月1日,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对今后5年老区脱贫攻坚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并作出部署。同一天,总书记来到井冈山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很多都是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的短板。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人们更加可以感到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为民立场,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爱民情怀。

  为何心有牵挂?为何情怀难释?宗旨使然,责任使然。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包括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也是向世界作出的承诺。

  在短短5年时间里,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非易事。如果不作这个承诺,脱贫攻坚一样进行,什么时候脱贫完了,什么时候宣布,从容一些不好吗?不!既然作了这个承诺,就没想着给自己留退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容忍一边住上高楼大厦,一边还家徒四壁。既然要达到全面小康,就一个都不能少。

  前不久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让地方干部以书面形式承诺执行政策的做法,实属罕见。可以说,责任书就是军令状,这军令状是立给人民的。

  历史上,有些国家对民众许下漂亮的诺言,但缺乏实现的基础,到头来民众失望,国家没了威信,社会陷入混乱。今天的中国不能那样,也不会那样。脱贫攻坚任务虽然艰巨,但只要方法科学、工作到位,定能按时完成。为此,中国提出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则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由政策托底。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干成这史无先例的大事。这里面有大情怀、大担当。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