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改变要等“总书记来过”?

2016年01月05日 07:38   来源:红网   余祖欣

  2015年2月13日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曾下乡7年的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可不到一年光景,梁家河却变了,变得让老王有些应接不暇。更大的变化,投射到每一个梁家河人身上。黄土高原苍茫的自然风貌、知青旧居形成文化景观,当然,还有越来越大的“名气”,让一百多位地道的梁家河村民“华丽转身”。(1月4日新华网)

  日子红火、产业兴旺,从生活到工作、从环境到心态,梁家河的改变焕然一新。事实上,与梁家河一样,因为“总书记来过”而有了大变样的地方和个人在全国不是个案,而在一些地方,有了来自中央的直接“问候”,方方面面如同加了个推进器一般,蓬勃而兴、日日向好,成为了助力一方的福音。

  毋庸讳言,总书记实地督促与指导,对地方发展而言是一柄力促于方法和态度的“快鞭”,上进心的倍增也是好事一桩。然而,纵观一些地方的改变,往往都要靠那么一股“领导重视”的推力,因为“总书记来过”,便无论如何也要发展上去,而怕只怕,个别地方原本已然具备发展条件或需求,却迟迟不动甚至故意不动,懒改变、慢改变,直到上级来了才改变。

  不妨试问,若总书记不曾来过,如今什么样?缺资金、缺能力倒也是可以理解的“硬伤”,若缺的是全局的拼搏心和发展力,缺的是个别地方干部的实效作为,那便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一些基层何尝不是“一切向上看”?缺一股拼一拼的内气和逼一逼的外力,有困难就摆、有问题就放,特别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百废待兴而不尽力,却偏爱于上级领导的“过问”与“关心”,甚至等资金、等项目、等监督,一些工作动与不动,便都要看领导来与不来。

  在全国,还有不少基层地方是一年前的梁家河,等待着一场“华丽转身”,诚然,总书记能来自然是好事,但总书记不来也不应就此搁置、甘居人后,更不能因为大领导不来,小领导不往,于是事事得过且过而不作为,更不应让一些地方、个别人成为“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心存美好期许却尽是落空,只得像博彩一般期盼上级领导来揪一揪、说一说,给当地的落后打打板子。

  须知,对于一个地方发展和一项工作推进而言,“总书记来过”是造势,是锦上添花,是对地方发展的“再推进”,若是地方要靠中央“眷顾”,下级要向上级“言苦”,陷入一种纯粹化的“人为被动”,习以为常,理所应当的“主动作为”反成为正面典型,有问题不上、有责任不扛,从思想上形成了“偏安”心态,那便是总书记跑断了腿,也抽不完全国的“懒筋”、教不出成群结队的“鲁班”。

  岁末年关,看到总书记的“足迹”,看到那些因此改变的人和事,应当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学习参考与借鉴,而非某些地方一步登天、纵享安逸的“或然率”。事实上,凡事陷入了依靠“领导重视”的误区,本身就是对一个地区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不负责、对本职工作的不负责。不论是帮助、督促,都只应是上层建筑而非基础,是快马加鞭、是更进一步、是以力助力,如此,哪怕有些地方总书记不曾来过,也同样能良效斐然、成绩突出,靠自身改变,迎来日新月异的一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