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农业转型要“接二连三”
从2014年至今,“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标题,意义深远。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而在农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产)连三(产)”是一个方向。为此,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白景明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应精准补贴适度规模化经营
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但是,三项补贴政策效应在递减,政策效能也在逐步降低。增强农业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迫切需要完善三项补贴政策。去年,财政部、农业部试点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这次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降低,但对不同粮食种植规模和经营方式农户的补贴有所调整,以不同方式鼓励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支农仅靠政策鼓励还不够
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应当注重“双轮驱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合力。互联网金融机构天生带有“草根”特性,生来就是为“草根”阶层服务的。而传统金融机构在各种竞争压力下,也在积极推动网点和服务下沉。当然,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仅靠政策鼓励远远不够,还需要银行的业务创新及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金融支农,不能硬逼着各类机构去做,只有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才能真正真心做普惠金融。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绿色发展需化肥农药“零增长”
绿色发展本是农业的天然功能,但目前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与绿色发展相悖,需要及时纠正。具体来说,要加快改变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要有计划地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恢复地力,修复农业生态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