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需要更多的“爱迪生”(图)

2016年01月27日 10:32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今年上海两会发言踊跃,代表、委员争当“发言先行者”。在市政协“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者”专题会上,抢到话筒的俞涛委员提出了要重视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的问题,他说:“上海创新发展需要很多的爱因斯坦,但更需要更多的爱迪生。”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上海打造科创中心,需要广开才源,让千万个脑袋转起来,千万双手动起来。这当中既需要爱因斯坦式的高科研人才,也不可忽视爱迪生式的高技能人才。有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上海职工通过群众性创新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578万件,申请专利近3 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3万项,产生了一大批职工创新英才和工人发明家,为推动上海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比较说来,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创新发展中,能工巧匠的缺少往往成为一个“短板”。肖坤涛委员举了两个例子:我们能设计生产超过全球一半产量的钢铁,却难于生产出一个圆珠笔的“圆珠”;我们拥的各种“高大上”专业的硕士博士,而对螺丝钉的设计制造却缺乏专业研究。这说明我们要加强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要改变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错误观念,要认识到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处于现代社会,机器化、数字化在不断发展,但是却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劳动。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前段时间,央视续播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雄辨地表明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是经济发展提高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虽然没有高学历,但他们勒于学习,踏实努力,不逐名利,安于奉献,凭着专注和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高级技师高凤林的高超焊接技术,有力地保证了长征火箭的上天。没有他们,就难于有高精尖的制造,难于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为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我们在重视高学历的研究人才的同时,需要同样重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人才,要在政策、待遇与激励机制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让一线职工的创新创造智慧竞相迸发,为国家与上海的创新大业服务。高兴地看到杨雄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集聚更多的领军人物、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在这样的政策思想指导下,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爱因斯坦”,也会涌现各种各样的“爱迪生”。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