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眼镜结冰”倒逼低温劳动保护(图)

2016年01月25日 10:50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23日,北京迎来30年来最冷一天,延庆佛爷顶最低气温达-29.8℃。一名执勤交警在长安街上疏导交通。他戴着口罩、眼镜,呼出的热气飘到镜片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冰晶。该交警说,在极寒天气下执勤,这是自己的工作,类似的室外工作者有很多。(1月24日《京华时报》)

  冰冻模式的开启,让大家出门都得靠勇气,对坐办公室的人而言,暖气空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但对那些身处户外低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来说,严寒比酷暑还要难熬。问题是,我国高温劳动保护政策逐步健全,但是低温劳动保护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对于低温津贴的发放,始终没有出台具体政策,国家也未制定关于低温作业保护的相关规定。

  2015年12月,劳动报“由你说”与“申工社”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近1400余名受访者中,目前享受过低温津贴的职工仅占1%,与此同时,八成左右受访者认为应该设立低温津贴,保障户外劳动者的健康权益。问题是,尽管低温津贴对弱势群体来说很重要,但劳动者所拥有的低温权益,不仅限于低温津贴。有关部门除了督促落实低温津贴之外,更要采取积极措施对户外劳动者实施特殊保护,让他们在低温下免受伤害。毕竟,生命比金钱更值得珍惜。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7月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津贴、工作时长、工伤认定、降温措施等核心内容,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强化了执行力与责任追究,以此杜绝高温灾害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但是,针对低温津贴及低温作业保护,却没有明确规定。正因为没有法律规定,低温津贴及低温作业保护,一直被用人单位忽视;劳动者争取低温权益,也于法无据。

  因此,北京交警眼镜结冰,倒逼低温劳动保护。对应《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我国应尽早出台《低温作业防护管理办法》,对低温津贴、工作时长、工伤认定、低温作业保护措施等核心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不可否认,极端高温天气下,户外人员可以停止作业,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但是,极寒天气下,交警、环卫等户外工作人员,却不可能停止室外露天作业。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企业,除了及时兑现低温津贴之外,一定要从具体的工作流程编排、工作细则实施等方面,尽量多为户外人员考虑,比如,调整工作时间,尽量避开最低温作业,做好防冻御寒工作,在保证户外人员不被低温所伤的前提下,保证各个领域的各项工作不受影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