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中管院”当作印钞机?

2024-06-25 06:57 来源:广州日报

  6月23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发布通告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管院”)因存在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滥设下属机构,肆意扩大业务范围,以牟利为目的对社会大肆销售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等,决定对其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6月24日澎湃新闻)

  含着金钥匙出生,年近不惑遭“弃市”,“中管院”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真系“冇眼睇”。该院由我国3位杰出科学家和200多位高级科研人员发起,于1987年6月成立,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孰料37年后,它竟沦为“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严重偏离公益属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权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负面典型。一个事业单位被“就地正法”已属罕见,4个“严重”的定性更是将其钉上耻辱柱,3位杰出科学家要是泉下有知,亦当唏嘘不已。

  不了解学术圈的人未必明了“中管院”为何方神圣,但只要提一件与它相关的“逆天奇闻”,相信很多人都会心一笑——2021年4月,有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横空出世、举世骇然,其第一作者有一个头衔就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23年10月,“中管院”又被曝出“风水师证”丑闻——一家培训机构称,不用考试,不用培训,只要给出个人信息,就可以颁发盖有该院“职业人才技能认证中心”印章的证书,每本费用860元。

  “奇葩论文”“风水师证”或是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频发,那就是背后的大概率在作祟。从多年来媒体陆续揭发的情况来看,“中管院”沉疴已久、积重难返,今日之厄实属必然。大家不禁要问,“中管院”为何迷途不返、越滑越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论是向社会大量批发各类培训证书、大肆招揽各类“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还是违规向企业滥发各类“中国”字头证书、举办各种“中国”字头论坛会议,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一个“利”字上。一些人把“中管院”当作印钞机,令其浑身散发着铜臭味,哪还有学术味?

  “中管院”虽然被撤了,但不能一撤了之,因为还留下许多未竟之问。试问:4个“严重”里,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对“严重”中的严重问题,该不该彻查?对种种乱象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该不该问责?对涉嫌腐败的人员,该不该法办?站在除恶务尽、以儆效尤的角度,这些问题都不难选择。某种意义上说,“中管院”之所以成为“坏孩子”,正是平时过于放任、缺乏管束的结果。今天这局面得好好收拾,该打屁股的要使劲抽,鞭鞭到肉才能有痛感,也才能镇住其他“孩子”。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谁把“中管院”当作印钞机?

2024年06月25日 06:57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6月23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发布通告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管院”)因存在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滥设下属机构,肆意扩大业务范围,以牟利为目的对社会大肆销售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等,决定对其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6月24日澎湃新闻)

  含着金钥匙出生,年近不惑遭“弃市”,“中管院”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真系“冇眼睇”。该院由我国3位杰出科学家和200多位高级科研人员发起,于1987年6月成立,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孰料37年后,它竟沦为“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严重偏离公益属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权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负面典型。一个事业单位被“就地正法”已属罕见,4个“严重”的定性更是将其钉上耻辱柱,3位杰出科学家要是泉下有知,亦当唏嘘不已。

  不了解学术圈的人未必明了“中管院”为何方神圣,但只要提一件与它相关的“逆天奇闻”,相信很多人都会心一笑——2021年4月,有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横空出世、举世骇然,其第一作者有一个头衔就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23年10月,“中管院”又被曝出“风水师证”丑闻——一家培训机构称,不用考试,不用培训,只要给出个人信息,就可以颁发盖有该院“职业人才技能认证中心”印章的证书,每本费用860元。

  “奇葩论文”“风水师证”或是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频发,那就是背后的大概率在作祟。从多年来媒体陆续揭发的情况来看,“中管院”沉疴已久、积重难返,今日之厄实属必然。大家不禁要问,“中管院”为何迷途不返、越滑越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论是向社会大量批发各类培训证书、大肆招揽各类“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还是违规向企业滥发各类“中国”字头证书、举办各种“中国”字头论坛会议,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一个“利”字上。一些人把“中管院”当作印钞机,令其浑身散发着铜臭味,哪还有学术味?

  “中管院”虽然被撤了,但不能一撤了之,因为还留下许多未竟之问。试问:4个“严重”里,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对“严重”中的严重问题,该不该彻查?对种种乱象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该不该问责?对涉嫌腐败的人员,该不该法办?站在除恶务尽、以儆效尤的角度,这些问题都不难选择。某种意义上说,“中管院”之所以成为“坏孩子”,正是平时过于放任、缺乏管束的结果。今天这局面得好好收拾,该打屁股的要使劲抽,鞭鞭到肉才能有痛感,也才能镇住其他“孩子”。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