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机器人的“情感”从何而来

2016年01月18日 09:26   来源:人民日报   林芮

  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可以与人交流的情感机器人“珮珀”近期在网上开售,售价19.8万日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首批1000台一分钟内即告售罄。像人一样拥有丰富情感的机器人,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

  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比如说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等。一般来说,人类的情感很难用指标去量化,情感机器人则恰恰相反。把一堆冷冰冰的零部件组装起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量化成机器可理解、可表达的数据产物,机器人的“情感”即由此而来。

  上个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莎琳德·皮卡德提出了“情感计算”概念,先从生理学角度,检测人体的各种心理参数,如心跳、脉搏、脑电波等,据此计算人的情感状态;再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并处理环境信息,并据此计算机器人所处的情感状态。

  与人类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类似,情感机器人的运作过程包括情感信息的获取、识别分析和情感的表达。首先,机器人需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各类传感器等来获取外界信息。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相关的有效信息,如人脸的表情和动作,语音的高低、强弱等。情感信息的识别与分析是这个过程的重头戏。生活中,脸部表情是人们常用的较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眉头紧皱可能表示愤怒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提出了脸部情感的表达方法,即脸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通过不同编码和运动单元的组合,可以让机器人自动识别与合成复杂的表情变化,如幸福、愤怒、悲伤等表情。类似的还有动作分析模型和声学模型。

  除了情感分析模型外,还需要建立知识库,让机器人“掌握”人们熟知的常识和惯用表达,比如“买买买”这类潮流用语。这样,机器人跟人类的交互体验将更加流畅有趣。通过情感识别与分析的反过程,即给定一种情感状态,再通过语音合成、面部表情合成和动作合成后,一个相对完美的情感机器人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情感机器人的互动和陪伴功能使其具有广泛的潜在商业价值,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大有作为。新推出的“珮珀”企业版,雀巢公司用它来推销咖啡机,日本瑞穗银行让它担任银行柜员的职位,今年它还将在山田电机卖场里卖电器……跟“珮珀”类似的,还有工作型机器人Nao、家庭管家式机器人“吉波”等。

  人类情感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不可知性,而情感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人类编写出来的一个程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感机器人将促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情感,在未来真正地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