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裂痕还需靠亲情修复

2016年01月14日 08:18   来源:红网   徐甫祥

  儿子擅自把父母垒砌的灶台拆了,儿媳夺下婆婆吃饭的饭碗摔了……江苏省沭阳县一对七旬老夫妻一气之下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礼道歉,法院判决这对夫妻向老人赔礼道歉,这对夫妻却置之不理。近日,沭阳法院“执行曝光台”向社会公布了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对中年夫妻因拒不执行法院作出的“向老人道歉”的判决而名列榜首。(1月13日《扬子晚报》)

  都说血浓于水,但一旦被撕裂,有时也会势不两立,就如这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儿媳,先因琐事相争,继而拆灶摔碗,最终对簿公堂,哪还有亲情可言?尤其是这对小夫妻,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知会否悔恨当初?

  应该说,这对小夫妻在尊老上确实未尽“反哺”之责:入赘他乡的十多年间,未尽丝毫赡养义务;返乡后,不仅不思弥补,反因些许琐事,先后做出扒灶台、砸锅瓢、摔饭碗、换门锁甚至破口大骂等针对父母的举止。因而,法院判决其向父母赔礼道歉,是完全正当而必要的。尤其是在他们拒绝执行法院判决的情况下,将其“拉黑”,更是彰显了法律的底线与威严。

  对失信之人,“拉黑”算得上是撒手锏,只要一天不下“黑名单”,则意味着出不了国、贷不了款,甚至与乘坐飞机及高铁等无缘。以往,“拉黑”的对象一般是老赖,而此番却锁定“拒绝道歉”的这对小夫妻,委实有些意外。如果不出意料,即将“寸步难行”的这对小夫妻,或将不堪压力,而不得不向父母低头道歉。

  不过,这种并非发自真心的道歉,能够维持多久?又能否抚平亲情的裂痕?实在难以预判。如果家庭矛盾并未实质向好,而是就此演化为“外表相互客套、内心冷若冰霜”的“冷暴力”状态,那更是亲情的悲哀。因此,这对小夫妻上了“黑名单”,至多是走完了一道法律程序,而并不意味着亲情“伤口”就此可以复原。法律是社会正义的“守护神”,这不假,但法律又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亲情的“修补”。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诚然,发生在家庭中的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维护家庭乃至社会稳定的底线。但“心病还须心药医”,修补亲情的裂痕,最终还得靠亲情的浇灌与滋润。譬如说,在这个家庭中,儿子入赘他乡,或许是老夫妻的“痛点”,加上十多年对老人的不闻不问,更让老夫妻难以接受。不过,反过来想一想,为啥就不能理解和尊重儿子的选择呢?儿子未尽赡养之责,当然有错,但会不会是负担太重而暂时无以报答呢?后来因电费缴纳引爆矛盾,其实也是一时之气。当时,老夫妻若委婉一点,与儿子儿媳商量,或节约一些用电,或分摊一些电费,而不是直接拒交,导致断电,也许矛盾不致如此激化。

  当然,儿子儿媳更应反思:即便当年父母反对入赘,也不该不辞而别,更不该十多年难回家看看。父母代缴水电费,岂是理所当然?而因父母不再相帮就使出各种损招来报复,就更失为人子的本分了。笔者说这些,并非“各打50大板”,而是希望家庭各方能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进而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感情的地方。因此,要修复亲情裂痕,不必过多地去纠结过去谁对谁错,而要用心去捡拾曾经丢掉的亲情。譬如,作为儿子,不妨多想想母亲的十月怀胎之苦,多想想在牙牙学语以及蹒跚迈步时与父母共度的童年时光,就会时时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媳妇,如果爱你的丈夫,更要“爱屋及乌”,这样就不会去摔婆婆的饭碗了;至于老夫妻一方,相信冷静之后,随着儿子儿媳的幡然悔悟,内心会油然升腾起一股舔犊之情,从而忘掉所有的不愉快,让亲情得以重续。

  此外,街道的调解,邻居的帮扶,也会给亲情的“自我疗伤”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这样,法律的保障、街道的调解、街坊邻居的帮扶,再加上亲情的滋润,四位一体,相信绝大多数有过“裂痕”的亲情,一定会和好如初,重现血浓于水的一家亲。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