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百度竞价售卖病种类贴吧,将其出售给不良医疗机构的消息引发争议。百度方面日前公开回应称,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网民认为,“贴吧强卖”一事暴露出相关企业粗放型商业化之弊,尽管已亡羊补牢,但其自身的商业伦理、社会责任担当,以及监管如何及时到位都值得反思。
过度商业化损及公共利益
对于媒体近日曝光的百度“贴吧强卖”一事,不少网民质疑此举损及公共利益,认为其“因蝇头小利而饮鸩止渴,以致丢失公信和形象,得不偿失”。
据报道,日前,知乎网友“蚂蚁菜”通过网络发布了一段求助声明,称自己系百度贴吧血友病吧原第二大吧主,但百度方面却单方面撤除了其吧主职务,空降官方吧主并撤换了吧务组成员,其多方反馈情况未果。
“尽管百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互联网产品被过度商业化之后,公共利益受损害的事实,却不能轻易放过。”网民“王钟的”写到。
网民“史洪举”认为,虽然贴吧的产权属于百度公司,吧主仅享有免费使用权和对成员的管理权,但百度方面基于商业需求,未经吧主同意擅自将贴吧转卖的行为很不妥当,甚至是违反契约伦理的失信行为。
“更重要的是,擅自转卖贴吧的行为还可能涉嫌侵犯贴吧成员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他还指出,本来是免费交流平台的贴吧变异为可以竞价购买的商品时,在鱼龙混杂的局面下,该平台极易沦为骗子行骗的帮凶。
监管创新应跟上时代步伐
一些网民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拥抱互联网文明的同时,公共利益如何不受到商业侵扰。
从公司治理层面看,有网民提出,商业化并不意味着一刀切的粗放型商业化,而应该是一种更具有专业性,有监控和纠错机制的商业化。
“互联网市场出现的一个盲区是,一个热门产品的爆炸式发展往往会吞噬纠偏的时间窗口,监督和管理将面临巨大的时间成本。”网民“孙骁骥”表示,商业领域对于流程规范、对于监管的要求恰恰是整个社会中最高的,因为商业直接涉及到人的经济利益。
有网民提出,在技术提供者对此次事件加以检讨的同时,也为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逐渐网络化,医疗、理财、社交等领域的骗局也层出不穷。骗术升级了,监管不能原地踏步,得随时更新监管理念和技术,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记者 张小洁 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