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卫生工作会议11日召开,首次提出“卫生强省”目标。从2016年至2018年,省财政统筹安排112亿元,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到2018年,广东要建设30所高水平医院,建设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并打造6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广东也是继浙江之后全国第二个提出建设“卫生强省”的省份。
“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小康,2018年广东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就得先补短板,不拖后腿”,《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正源自这一大背景。“决定”呈现几大“亮点”:“卫生强省”指标体系可考核、112亿元财政投入强基层、给乡镇卫生院“松绑”、建设30所高水平医院、打造6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做大做强民营医院等,彰显广东“卫生强省”建设的全规划、大投入、高起点。
建设“卫生强省”,需要从大处着眼,以广州市、深圳市为重点,立足珠三角地区,构建“医疗卫生高地”,做大做强医疗产业。事实上,聚集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的广深,也具备这种实力。但是,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基本目标的医疗改革,“强基础”“保基本”也许更加迫切、更为艰巨。毋庸讳言,就目前状况,除了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医院的医护条件、医技水平与当地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地区,别说乡镇卫生院,就算县医院,其诊治水平也有提升空间,患者病情稍微严重就要往市里或广州跑,成本极高。
在城乡医疗资源失衡得不到有效缓解的情形下,做大做强大城市的医疗产业,有可能加剧洼地效应,将全省医疗资源都吸进大城市医院,导致基层医疗进一步空心化、荒漠化。假如基层医疗水平不提高,患者大小病都得往大医院跑,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是以,“卫生强省”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医疗上,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医疗资源下沉(包括设备与人才),沉到乡镇、社区、县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将群众医疗问题解决在基层。
医疗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缺乏人才支持,医疗事业发展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卫生强省”,既要将优秀人才吸引进来,也要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据报道,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增量不足,存量又面临流失风险,两相作用,“明天谁来当医生”成为社会隐忧。建设“卫生强省”,需要更关注医护人员生存状态,解决实际问题,吸引更多人才入行,减少人才流失。
如此,打造“卫生强省”,站在群众角度,用群众视角,瞄准靶心、精准发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