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卫生值日”之好事异化为坏事

2015年10月14日 09:40   来源:中国江西网   罗建华

  小学生做值日打扫卫生本是很平常的事。10月11日,长沙市岳麓区某小学一年级家长刘晴(化名)向潇湘晨报报料称,在自己孩子班上,家长们专门请来家政公司,每周五放学时到孩子学校帮忙打扫卫生。刘晴认为,孩子在学校劳动也是一种锻炼,如今却请来钟点工代劳,这对孩子成长有不好的影响。(10月12日潇湘晨报)

  据悉,家长之所以请来钟点工代劳主要是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班上除少数几个麻利的女孩能完成打扫工作,大多数孩子对于拧抹布、撮垃圾等基本卫生打扫任务完成起来都十分吃力费力,于是一到值日很多孩子总是如临大敌;二是因为孩子一旦卫生没打扫好,第二天就会被老师批评。正是出于减轻孩子卫生打扫包袱负担、避免孩子受到老师批评的考虑,家长们才想到了请钟点工来代劳的办法。

  表面上看,家长采取此举的动机是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为了让孩子不再为打扫卫生一事而困扰烦恼。而实际上这种短浅之爱之护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集众爱于一身的家庭孩子来说,特别是对刚刚脱离幼儿园、走向一年级的低龄孩子而言,卫生打扫注定并非易事,无疑是种考验锻炼。尽管过程会让孩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谁天生就会打扫卫生。只有在不会向会的过程经历体验中,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劳动认知,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而这是孩子立身处世、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如若因为孩子不会打扫,怕孩子受到批评,就让人包办代替,无异于取消了孩子的劳动课程,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机会,只会弱化孩子的基本劳动技能,对孩子的全面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应当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和认识。尽管在对待孩子卫生打扫一事上,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并无可取之处,但作为学校和老师也有不妥不当之处。一方面,在具体安排分配卫生打扫的人员上不科学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孩子之间在劳动技能上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势必出现强弱不均的境地,其结果必然带来卫生打扫存在干净与不干净的客观差距。另一方面,把卫生打扫是否干净作为表扬与批评的标尺,固然可以在孩子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潮氛围,但对于那些相对卫生不会打扫的同学来说,无疑会让他们在较长的时间内都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在常人看来轻而易举的劳动技能,对于一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从未接触过劳动锻炼的孩子来说,不仅做起来是难事,而且提高起来也并非一蹴而就。

  毫无疑问,让学生从小轮流值日、学会打扫卫生是一件有利孩子成长成才的好事情。但好事情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好效果,除启发和提高孩子对劳动的全面认识,校正和端正孩子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外,还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家庭父母的共同发力。一方面,作为家长也、应提高对孩子参与值日、扫扫卫生的认识,摒弃和克服凡事包办代劳的思想,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独立接触和完成基本劳动的机会。这种机会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卫生打扫,还应该扩展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类似于洗碗、扫地、小区义务劳动等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该针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打扫卫生技能缺乏且各不相同的实际特点,通过采取老师亲自帮带、科学合理分组等方法,让孩子逐步学会掌握打扫卫生的方法,提高基本劳动的技能。同时,在表扬与批评上不能至始至终地一概简单以卫生打扫是否干净作为绝对标准,而应该实行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多看到孩子的提高进步,允许孩子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成长过程,不要因对孩子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而一味的批评指责。否则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打击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自尊心,使孩子失去投身和参与劳动卫生的兴趣和热情。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