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熔断”趋利避害 投资者更应谨慎投资

2016年01月08日 07:0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周,A股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大幅下挫,并在熔断机制刚刚推出之时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客观来看,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多项因素共振引发的大幅下挫,熔断机制在此期间则起到了助跌的作用。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市场各方开出的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但市场对新规则下运行方式不适应,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给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总结经验教训、听取市场意见建议的时间窗口,希望监管部门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股市下跌是多项因素共振产生的结果,近几日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境内市场运行环境也较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市场自身缺乏热点,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一是外围市场近期波动较大,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创十一年来新低,同时,欧美股市普遍下跌;二是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强烈;三是对于汇市未来走势,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甚至担忧维持汇率稳定将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下降,2016年以来四个交易日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四是市场前期持续上涨后回调压力加大,而刚刚实施的熔断机制未能发挥预期的效果,客观上起到了助跌的作用。

  事实上,回顾熔断机制推出的过程,是在2015年中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各方为解决问题开出的应急药方之一,监管部门采纳这一建议,本意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为推出措施,监管部门进行设计论证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收到的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并就市场呼声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规则修改。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却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对此,应该看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海外市场熔断机制的引入和实施也经历了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例如,美国市场1987年发生股灾后引入了指数熔断机制,后续调整过熔断阈值、暂停交易的时间;2010年发生“闪电崩盘”后引入个股熔断机制。韩国市场在保留已有涨跌幅制度的情况下,在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后,先后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由于触发次数较多,于2015年修订了指数熔断机制、涨跌幅限制。伦敦交易所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对个股熔断的阈值进行评估和更新,如2015年1月富时100指数(FTSE 100)成分股的部分股票动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5%降为3%,静态熔断阈值由前一期的10%降为8%。

  对于投资者而言,1月8日,市场将再次回到没有熔断机制的时间,面对市场和政策变化更应客观理性分析目前市场局势。对于困扰市场的人民币汇率问题,7日央行已经表态,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而从A股本身的交易情况来看,中国证券报从机构处了解的交易数据显示,目前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大体平衡,并未出现一边倒净卖出现象。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券商自营、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均为净买入。7日,工、农、中、建、招五大商业银行代销的偏股型基金净赎回0.82亿元,未出现大额赎回,加之公募基金今日净买入19亿元,表明公募基金尚未出现流动性危机。对此,投资者更应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杀跌。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