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让“老炮儿”抽烟不如推动电影分级

2016年01月05日 14:02   来源:武汉晚报   杨京

  日前,北京控烟协会发布了一份公开信,称正在热映的电影《老炮儿》中人物吸烟镜头过于频繁。信中要求影片方道歉,并在片头加播“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字幕。随后,影片出品方回应称,该片只是从艺术角度还原百姓的真实生活,并无诱导和美化吸烟行为之意。

  公开信发布后,公众的反应有些一边倒,观点几乎集中在指责该协会“炒作”“刷存在感”。不少网友表示,吸烟是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在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片中的伟人也常“烟不离手”,又该如何处理?

  虽然该协会挨了网友的“喷”,但从直观感受出发,片中人物确实有“烟枪”之感。但吸烟毕竟不是良好行为,即使号称“适合父子一同观看”,对未成年人观众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片中当红“小鲜肉”的号召力强大,会不会引起年轻粉丝们的效仿很难说。

  2011年,广电总局曾经发布《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但该《通知》侧重呼吁倡导,强制力有限,对吸烟镜头的频率和次数也没有进行明确规定。《老炮儿》全片出现明显吸烟画面超过百次,最终依然得以过审,也从侧面说明此问题上的无规可循。

  再推而广之,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绝不仅仅限于吸烟。如果片中人物不能吸烟,那还能不能舞刀弄枪,能不能骂脏话粗口?一家三口同看电影,结果一个突如其来的“亲密镜头”,把家长吓得赶紧捂住孩子眼睛,类似的尴尬更是不少。

  关于电影内容的管理,绝不仅仅是“禁”或者“限”的问题。网友们的激烈评论,也不是在反对“控烟”,而是反对干涉电影内容的简单化倾向。这场因吸烟而起的争论,不如看作是对电影分级制度的又一次呼唤。

  当然,电影分级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科学的论证和设计。国外的分级制度实施已久,依然还会引发各种争议。但总的来说,分比不分好。只有这一步迈出得再快些,再坚决些,带孩子看电影的家长才能避免尴尬,电影从业者不会束手束脚,出品方不再事后“喊冤”。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