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10家三级医院、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分级诊疗改革,组建近120支三师共管服务团队,共计192万诊疗人次在基层接受了便利、连续、安全的诊疗服务。强化管理签约患者4万余人,纳入常规管理签约患者逾20万人。从2012年至今,厦门市推行分级诊疗、实施“三师共管”慢病防控新模式,厦门在全国的医疗领域里声名鹊起,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创新奖”。(4月11日东南网)
为什么患者愿意去并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如一位患者到三级医院门诊就诊个人自付比例为30%,在基层就诊个人只需自付7%。不得不说,患者愿意基层就诊,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绝对不是决定因素。
为什么这样说?比如外甥女明知道县医院报销比例高,但是她就是愿意每次到市医院看病。这就凸显了一个现实,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问题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仅仅靠省钱来呼吁民众基层就诊,或许对牛弹琴,毫无成效。要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让特殊病人参与分级诊疗,则是推进分级诊疗改革的重大突破口,抓好了,完全可以事半功倍。
有人自然会问,特殊病人真有这么大的魔力?所谓特殊病人,就是干部病人和劳模病人,依据相关制度享受医疗优待。曾有公开资料表明,全国20%左右的病人,长期占据了病房等80%以上的宝贵医疗资源。由于有优待,他们“不差钱”,对分级诊疗可能是不屑一顾。如果他们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对推进分级诊疗改革绝对是利好,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干部病人,尤其是高干病人参与分级诊疗,对推进分级诊疗改革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人民公仆,干部无论在岗、退休,还是住院,都应该为社会,为民众作表率,就不能随意占用病房等宝贵的医疗资源。如果是一般小病却要占用大医院资源,不是一个好表率,对深化医疗改革也不利。
劳模病人参与分级诊疗,对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同样意义重大。劳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医保政策特殊关照情有可原,但绝对不是让他们当医疗改革的绊脚石。他们同样可以在医疗改革中为民众当表率,拒绝“小病大医”等不当照顾,完全可以积极参与到分级诊疗改革中来。
特殊病人参与分级诊疗改革好处多多。一者,可以让民众相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看,那么大的官都来了,我们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二者,为社会节约宝贵的资源。特殊病人可以得到国家政策范围内的照顾,但是也要注意节约,响应“分级诊疗”,就能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节约示范。
分级诊疗不能成为普通民众的专利。医疗改革没有旁观者,在分级诊疗改革中,应该动员特殊病人,让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分级诊疗”,才能让分级诊疗改革不断推向纵深,才能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并逐步推广到全国,从而让宝贵的医疗资源能造福越来越多的民众。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