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通勤力夺冠是成绩亦有鞭策

2016年01月05日 08:16   来源:广州日报   陈小雁

  媒体调查2015年全国大城市上班通勤距离,北京18.9公里居首,杭州8.7公里垫底;而通勤综合能力最强的则是广州,虽然平均路途不短,但通勤平均速度最快。(据央视财经消息)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这是大城市上班族每天无奈而又尴尬的写照。拥堵、拥挤、耗时长……不少通勤族感慨“青春都耗在了上下班路上”。糟糕的通勤体验不仅令人疲惫,也影响工作效率,毕竟人还没到单位,精力已经消耗了大半,谈何全身心工作?

  通勤体验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要么提高通勤速度,要么缩短通勤路程,通勤顺畅了,才能让民众在城市发展中更有“获得感”。而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看,提高通勤能力,也是对公共管理能力的检验。

  此次调查显示,广州的通勤能力居于首位。这种领先,令人自豪,也令人珍惜。通勤力夺冠,来之不易。首先,立体化交通功不可没。高架桥层层叠叠,内环环绕中心,道路资源多,路面车道足……这些硬件为车辆通行奠定良好基础。这也让广州成为目前大城市中还没有限行的城市之一。

  其次,智能化的管理提速交通。以潮汐车道为代表的灵活管理方式调节了车流,便捷的事故快速点、密布的违章拍照、APP实时提供路面信息等辅助手段也让交通加速度,另外,公交系统发达,绿色出行成风。目前,广州规划建设了BRT、现代有轨电车、慢行交通、绿道等特色交通。公交系统较为完善,线路多、车次多、高峰时段增加车次、智能化显示车辆位置等举措提高了乘车体验,不少通勤族自然愿意乘车上下班。此外,绿道系统的完善、公共自行车接驳、借取的便捷,越来越多人选择绿色出行,减轻了公交压力。

  最后,卫星城错落有致,分散了主城区人口。当城市资源高度集中于市中心时,拥堵自然不可避免。黄埔、番禺、南沙等地区发展迅速,集聚各类特色企业,也将人口、商贸等分流开去。以前,常常可以见家住番禺的市民们赶到市中心消费购物,现在,番禺也有大型商场,餐饮服饰等消费不逊于主城区,消费分流后主城区的交通压力也减缓了。

  话说回来,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道路资源日趋紧张,拥堵程度也难免加剧。在未来,继续保持领先的通勤能力,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公交出行,或可探索特定时段特定折扣的方式将通勤族分流至公共交通;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提速方能立竿见影。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