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单仁平:少数港人不应动辄质疑“一国两制”

2016年01月04日 09:58   来源:环球时报   单仁平

  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李波被指12月30日“失踪”,其家人对媒体说他最后一个电话是从深圳打来,称自己“正协助调查”。而香港方面没有他的出境记录,他的回乡证也在家中。这件事在香港被炒作,猜测李波被内地执法人员“越境”带走的说法最热,一些人迫不及待给此事做“违反一国两制”的定性。

  香港有反对派组织计划本周举行游行示威,并宣称要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投诉。香港特区政府表示正在调查此事。

  中央及内地社会对坚持“一国两制”从未动摇过,香港回归18年多了,但至今与内地一眼看上去就不一样,就是坚持“一国两制”的结果。无论发生什么具体的事情,质疑“一国两制”政策有变,宣扬内地要把香港“管起来”,都是借题发挥,毫无根据。

  既然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调查此事,相信它一定会与内地相关机构沟通,把事实搞清楚,公之于众。在这之前做各种政治猜测,上纲上线,没有任何好处。

  借这个空档,反思一下铜锣湾书店的所作所为,也有几分必要。

  铜锣湾书店几乎专门出版、销售与内地有关的政治书籍,它们很多都包含恶意编造的内容,构成了对名誉权的严重侵犯。那些书籍通过各种渠道流进内地,成为一些政治谣言的源头,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

  虽然铜锣湾书店存在于香港的环境中,但它实际上就是靠给内地社会捣乱维持生存的。它利用回归后内地人大量进出香港,把自己搞成向内地提供“禁书”的一个突出源头,不能不说它变相插足了内地的事情,损害了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重大利益。铜锣湾书店像是要刻意在香港与内地之间拱出一块灰色地带,以挑衅的政治方式为自己谋利。

  香港少数人是给国家出了难题的。“一国两制”是很好的设计,当初内地社会都为它的确立而高兴、骄傲。大家想得很简单,真心愿意香港回归祖国后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也保持有特色的社会风貌,几乎没有想过后来出现香港一些人的反中央倾向。一些人张狂地要把香港搞成在政治上对抗国家的桥头堡,这尤其出乎内地很多人的意料。

  现在香港极少数人不断发动政治攻击。在互联网新时代,他们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局限于香港,同时也在向内地渗透,这成为国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这部分少数人不该钻空子,把自己对内地有害的政治表现做到极致。这显然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意,基本法是要香港与内地和谐相处的,而不是要把两种制度安排搞成它们的彼此对抗。谁恶意挑动冲突,就有罪于整个国家,也是对香港根本利益的背叛。

  像李波“失踪”这件事,有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炒作它,把它朝政治方向引,试图制造香港社会与内地的隔阂,抹黑“一国两制”。而香港舆论对这样的炒作缺少警惕,很容易受其影响,这是令人遗憾的。

  相信国家,相信基本法,这应当是香港舆论研讨各种新闻事件的前提。好像“一国两制”随时都面临威胁,每件具体的事都是对它的考验,需要大家拿着放大镜盯住所有细节,这本身就是一种偏颇。因此让视角端正,这是值得努力的。(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