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还在考研,媒体的关注点错了……

2015年12月31日 07:52   来源:红网   程振伟

  2015年12月26日,浙江嘉兴,在大雾中迎来了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日。去年底,曾经参加过考研的74岁“爷爷考生”邹伟敏经过一年的刻苦复习,再一次向他的梦想目标发起冲击。

  从“爷爷大学生”到“爷爷考生”,邹伟敏的每一步都让媒体瞩目。虽然他本人除了“热爱学习”,实在没多少其他人生情趣,但60多岁再考大学,成为全日制大学生,再到73岁高龄开始考研究生,只要到毕业季、考研季,就像与媒体商量好,“爷爷+高教体系+媒体视角”总能一遍遍抢占头条,一遍遍刷屏,客观地说,媒体需要邹伟敏在考试季提供素材,那么邹伟敏在被公众消费之外,是否也需要公众?而总是退居幕后的体制,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

  除了如实采集新闻,媒体还应有更多担当和情怀。就邹伟敏的新闻而言,笔者认为媒体表现出自私轻佻的一面。就现在对邹伟敏的报道,还是停留在“如此高龄还在读大学,还在考研,学渣们,自己照照镜子吧”这样的肤浅话语,而网友似乎看到了一个“一定要学习”的励志故事,看到了充裕生活之外的“形而上的精神意志生活”。然而笔者想说,媒体的关注点错了,把读者带沟里去了。

  首先是爷爷考生能不能考上,如果考不上,面对媒体“一定能考上,考不上明年还要报道你给你鼓劲”的怂恿,是不是又要咬牙再干?74岁的老人,人生还有几年?能不能换一种生活方式?还有即便考上了,所学的东西还有多少能产生实际效益?难道只是给媒体看的盆景装饰吗?再说教育成本问题,考上的学校是否要为他开小灶,安排专门宿舍,导师除了关心学习,还要额外关照他的生活起居健康?由于年龄悬殊,各种成本都会攀升,而大学培养学生是要讲效益的,难道就是为了表明“人人在学习上是平等的”,而在某一个特定人身上做一些表演性的规定动作呢?如果要满足老人的继续学习愿望,完全可以让他上老年大学嘛。

  说媒体的关注点错了,还有一个关键元素。据笔者了解,邹伟敏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年轻时也没有过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养老保险,没有人照顾,上大学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存方式,毕竟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生活补助和安定住宿。有没有想过如果不上学,不考研,这位古稀老者靠什么生存?而媒体选择性的忽略了老人的生活困境,只是聚焦在“爷爷考生”的励志故事上,而这是服从于媒体每年炒作一次“爷爷考生”的目的。如果媒体多关注一下老人的养老问题,多呼吁社会或者政府解决老人的当前生存问题,对邹伟敏而言或是更加迫切更加有用之事。

  “爷爷考生”的学习干劲很感人,但媒体和公众在消费这位新闻人物的同时,能不能把关注点也调向利他的一面,多为老人家的未来生计呼吁,多想办法解决他的现实生存问题?别只想着周期性地消费老人,季节性地不需要他时,让他还在为下一步该如何生存而忧心。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