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善政更要善为

2015年12月25日 06:43   来源:红网   王小阳

  数以万套的已建成保障房,在江西、河南、吉林、湖北、贵州等多地却成了“空置房”。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有5个省已建成的5.75万套保障房闲置。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居住质量不佳等问题,部分保障房还在资金管理、建设、分配环节不透明,甚至沦为“虚假工程量”。(12月24日新华网)

  居者有其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最基本符号。对高收入阶层来说,这个话题可能有点小儿科。但就当前社会背景下,在为数不少的中低收入阶层面前,这却是可能大半生都难以迈过的坎。

  应当说,有关部门很早便意识到了住房保障问题的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出台有《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不失为善政之举开了个好头。在其后的数年时间里,保障房建设不断被各级政府部门赋予浓墨重彩,也有不少中低收入家庭因此改善住房条件,被视为民心工程,得到了不少“点赞”。

  但遗憾的是,到2015年的今天,伴随保障房话题的,却是不同程度负面形象的挥之不去。从近几年屡屡曝光来看,质量隐患、空置率高、分配机制不明、居住环境差等等,是老生常谈的保障房话题之“标配”。

  而在种种问题背后,有关部门始终有推不掉的责任。以分配机制来说,很容易让人想到违规获利之空间。比如河北省邢台市经济适用房温馨家园小区,竟被当地党政机关团购一空,沦为“八大局”的“后花园”。以居住环境来说,不难让人想到有关部门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将好地块都高价卖给了商品房开发商,不得不规划一些条件差的地块建设保障房。比如,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缺乏配套设施而遇冷,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竟成了一座空城。

  因此,保障房建设背后,恐怕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达到“居者有其屋”,相反已经充斥了太多地方政府或个人私利。有用其来炫耀政绩的,也有用其来搭建谋利平台的,当地群众真正的需求只能靠边站。如此一来,不仅伤害了翘首以盼的底层民众,更挫伤了政府部门的形象。

  “跑偏”的保障房建设必须及时纠正。一方面,要端正为民服务思想,从群众角度出发,健全保障房建设相关制度,确保从规划到入住全程,都有科学合理的规程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还得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每年曝光问题不少,但由此受到惩处的责任人却寥寥无几。追责的不力,无疑也是保障房乱象的一大“保护伞”。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