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是良政善治

2015年12月23日 07:01   来源:红网   慕毅飞

  现在买一辆四轮的车,比当年买一辆两轮的车都容易;兴奋之余,人们也愕然发现,四轮的车在城里常常跑不过两轮的车,不仅车的便捷打了折扣,拥堵成为新的“车轱辘之痛”,雾霾也因此而肆虐起来。若要消除尾气污染,只要有清洁的替代能源,不愁没有治本之策;而要消除拥堵之痛,除了修建更宽的路,修建更大的停车场地,提高司机文明行车素质,提高道路规划和管理水平,还须有一个治本之策,那就是提高养车成本,通过抬高拥有私家车的门槛来控制机动车总量。新近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体现的就是这样的理念,我以为是良政善治。

  这个《意见》明确提出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标准,可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制定。此外,《意见》提出各地停车收费要逐渐形成市场定价机制,鼓励各地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的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抑制不合理停车需求。所谓“不合理的停车需求”,指的可能就是付不起停车费的停车需求。如此一来,使用私家车的成本构成,除了买车的费用、买油的费用,以及折旧、维修和保险,很可能还会有不菲的停车费用。提高停车费用,自然会抑制买车需求。

  这样的停车收费新政,可能会引发争议,争议的焦点有可能在于:拥有私家车带来的出行便捷,是不是人皆有之的公平权利。如果是,这样的停车收费新政就有可能损害某些人拥有私家车的权利;如果不是,它就有可能是缓解道路拥堵、减缓雾霾危害的权宜之计,因此该算是良政善治。

  杭州新近曝出一则奇葩新闻,三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大妈,未经任何形式的授权,居然在杭城最繁荣的武林门,利用公共用地,擅自收了十年的停车费,以每个车位10元的价格,将数以千万元的不义之财收入囊中。这一奇葩新闻其实也说明一个不争事实:停车所能收的款项数额巨大,用这笔款项兴建足够的停车设施,完全可行,此前缺的就是政策,也就是说,不仅要允许社会投资,而且要允许投资方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停车费的收取标准,也就是说,允许停车场的修建有利可图。有了这样的政策,可以期待,很快就会有感兴趣的社会投资进来,因此,很快就会有这样的停车场所拔地而起,停车难的问题可望缓解。

  于是,涉及出行权利的公平。也许有人会质疑:停得起车的人,更加便捷;付不起停车费的人,也就享受不到这样的便捷,公平何在?要解决这样的公平,绝不是不提供这样的便捷,而是要给付不起停车费的人提供便捷而低廉的公共交通,譬如享有专用车道的公交车,它有可能比私家车行走得更快;譬如同样享有专用车道的公共自行车,不仅方便出行而且有利于健身。拥有私家车的费用提高后,积聚的税费可以投在公共交通的建设上,这不仅兼顾了公平与正义,而且也符合低碳与环保理念。如果有了足够数量的停车场地,收费标准自然也会回落。最终体现的还是公平。

  因此,我以为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停车收费标准是良政善治。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停车征信系统要保证公平    2016年07月27日
  • ·破解乱停车不能“以罚代管”    2016年07月18日
  • ·互联共享或可解决“停车难”    2016年06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