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保研“出身”歧视:对唯才是用的亵渎

2015年12月22日 08:04   来源:红网   王彬

  在湖北某非“211”大学读大四的鲁欣,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今年他拿到了研究生的“推免资格”,但是却等来了“抱歉,我们学校不招收非‘211’大学的推免生。”的回应,她栽到了自己的出身上。(1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推免资格对于非“211”大学的学生来讲,是稀缺的宝贵资源,但这来之不易的资格却因本科的“出身”被重点大学直接否决,着实令人唏嘘。不去考察学生的能力、不去验证学生的德才、不去考量学生的经历,就因为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标签”让学生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这不禁令人反思,我们的社会到底是要“标签式”的人才,还是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果是要真才实学的人,那用因没有重点大学的标签直接把学生拒之门外是不是太草率了?

  李克强总理提倡促进“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为时代之趋,这意味着唯才是用是符合当代人才选拔标准的,高校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看重的学生的“才能”而不是“出身”。而一些重点大学对于“出身”的歧视无疑是对“唯才是用”的亵渎,它甚至没有给学生一个最起码的平等机会。

  这样下去只会封锁普通大学学生进入重点大学学习深造的路,阻碍高层次人才的“上升流动”,让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魔咒继续缠绕一些优秀学子。他们的未来甚至还没开始去竞争,还没有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倒在了无形的歧视下。被僵化的“出身”规定会让有才能的学生心寒。他们的才能也被自己的“出身”亵渎,唯才是用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讽刺,这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损失。

  现实确实是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的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是普通大学推免生的比例要比重点大学少很多,这已经做到了相对公平,在保研方面已经弥补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不足以成为重点大学拒绝普通大学学生的理由。还有国家给了普通大学推免生的资格,这符合唯才是用的标准,那一些重点大学在录取研究生时因为学生的“出身”就一棒子打死,那普通大学推免生资格的存在是不是失去了意义?这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尴尬,也是对唯才是用选拔标准的亵渎。

  如果说重点大学在意“出身”是考虑到学生的质量,那就更让人不得其解。现实中不少普通大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部分重点大学,也有很多大学的优秀学科专业也达到了重点大学的水平。反观重点大学,也有很多专业没有达到重点标准,仍有很多的学生能力不如一些普通大学的优秀学生。

  而且就算是考虑学生质量,那也得对学生的才能经过一番正式的考核和检验才行。唯才是用,用事实说话,用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欠缺来拒绝,合情合理,也不会伤了普通大学优秀学生的感情。由此分析,一些重点大学的“出身”规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洁癖,是为了所谓的声誉和自身纯洁性。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一些重点大学如果再不能摒弃成见,唯才是用,早日去除这些关于“出身”限制的条条框框,不仅会使人才选拔制度遭受更多的质疑,也会影响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障碍。而且一个重点大学,不拿事实说话,不注重学生的才能,只看重学生的“出身”,做不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是拿“精神洁癖”来限制生源,这岂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悲哀?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