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月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教师带着学生在学校的草坪上上课,结果引来了保安人员。于是,师生和保安之间发生了纠纷。这种纠纷表面上看是师生和保安之间的,而实际上是师生和学校之间的。师生的诉求是,在草坪上上课应该是被允许的。学校的理解是,在草坪上上课就是践踏公共绿地。
应该说,学校的“草坪禁令”和师生的“草坪诉求”都不是大错特错的事情。对于学校而言,他们是从维护公共设施的角度推行“草坪禁令”的,既然社会上都提倡“不要践踏草坪”,作为文明的前沿阵地,学校当然也有责任告诉师生“小草也是有生命”的。但是,师生的“草坪上课”就错了吗?其实,也没有错,在草坪上上课,一来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二来是一种心情的愉悦。不仅如此,这其实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是“草坪禁令”和“草坪诉求”的激烈碰撞。不过,归根结底,这实际上是“过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碰撞。就师生在草坪上上课的图片来看,笔者以为这还真算不上是“践踏草坪”的性质。师生上课的时候,是秩序井然的围坐在草坪之上的,物品摆放的也都井井有条。这种“草坪上课”其实危害并不是太大,这不是对小草生命的践踏,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
我们在保护草坪的时候,要分清楚性质,要做到更好的保护,但是不能把更好的保护,变成极端的保护,教条的保护,死板的保护,过度的保护。草坪不应该仅仅是用来看的,也应该是用来亲近的,用来抚摸的。
眼下的城市草坪是十分脆弱的,再也不是以往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坚强”了。在城市里草坪很多,可是能够供人们在上面玩耍、休憩、放松的草坪却难得一见。延伸了来说,笔者以为,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草脆弱”的现象,让“不能踩的草坪”再少些。在城市公共草坪的建设中,应该引进、培育一批“可以踩的草坪”,“不怕踩的草坪”。让公众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里,也能有那种“草原之上策马由缰”的自由和洒脱。当然,要划清“践踏”和“亲近”的区别。
在广阔的乡野,在广袤的湿地,有多少野火烧不尽的“草坚强”?而我们城市的草坪为何都成了“草脆弱”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经描述“踏青”的画卷,睡在草地上的浪漫。这不应该成为一种奢望。这需要城市管理部门改变目前的草坪建设思路,要建设一些“可以踩的草坪”和“不怕踩的草坪”。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