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鲁传颖:要理直气壮谈网络主权

2015年12月16日 10:00   来源:环球时报   

  正当中国人忙着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做最后筹备之时,西方媒体又开始炒作所谓“局域网”论,攻击“网络主权”。表面上看是对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的不满,为所谓“网络自由”代言,实际因素却很复杂。

  网络空间有没有主权早有定论。从法理层面来看,2003年由联合国提议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早就对“制定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共政策属于一国主权范围”有了明确的说法。2015年7月,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代表组成的“联合国信息安全专家组”发布报告称,尊重各国在网络空间的主权。从现实层面来看,各国都在行使网络主权,促进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保护网络安全是各国政府的共识。各种网络相关的公共政策、立法都是国家网络主权的自然组成。如果再往深处看,组成网络空间的基础设施、数据和用户都有明确的主权属性,如何能对网络主权进行指责?

  很多西方国家负责网络事务的官员或是研究网络空间的学者在私下都认可网络主权的说法,但是鉴于西方媒体强大的话语权而不敢公开提倡网络主权。有一些好心的官员和学者还善意提醒,你们可以说国家在网络空间有主权,或者是说数据主权,但最好别直接说网络主权。这种做法无非是对西方媒体的迁就,而非出于事实本意。

  所以,质疑中国网络主权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也没有太多值得驳斥的地方。但西方媒体一直以来致力于抹黑中国网络形象背后的原因却值得玩味。客观上来看,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了对网络空间的不同认知。比如谈到网络人权,西方媒体总是强调自由,但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平等,以自身的价值观来要求别人;当然,西方媒体习惯于批评政府也是事实,特别是喜欢挑一些小节或是将一些局部放大来取代整体,反正媒体不怕把事情闹大。因此,对于西方媒体的批评国人应当习以为常。

  从主观上来看,原因就更加复杂了。有些西方媒体由于违反了中国的法律被禁止进入中国,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每当有些什么重要的事情总会跳出来指责一番已经成为常态,看到中国这么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自然要有所表示。还有一些原因可能更加上不了台面,就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得太快。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占了四席,华为、中兴等网络设备制造商的崛起让思科们坐立不安,中国的赶超之势让习惯了在前面指手画脚的西方媒体坐不住了,担心总有一天后来者居上,所以一有机会就要“踩两脚”。

  无论西方媒体在网络主权问题上如何纠缠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政府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相关政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互联网概念正在成为引领整个国家未来的标志。数万亿的互联网产业,近7亿的互联网用户,不断升级换代的网络基础设施已经证明了中国网络政策的成功。当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今后也会更加开放。一些临时的管制措施也会在网络空间的安全、秩序加以完善后慢慢形成制度化、法治化。中国在网络强国的道路上渐行渐近,毋需理会外界的无端指责。(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尊重国家网络主权    2016年02月17日
  • ·防范主权债务风险需要机制到位    2015年06月11日
  • ·以自主创新维护“数据主权”    2013年10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