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旅游不开会的,没有开会不旅游的”

2015年12月07日 10:34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会多会滥现象,一般多认为源于形式主主、官僚主义作怪,这一看法不错。不过,也同时由于可以借会谋私,利用开会搞公费旅游、公费吃喝乃至公费送礼受礼。这就是说,全面地看,会多会滥所反映的,在不正之风中还杂糅着腐败。

  近些年来,对这种会议腐败的整治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并且对公款“开会游”等问题作了一些制度性限制,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彻底扭转借会谋私的现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时,公款“开会游”仍是“涛声依旧”,只是披上更多的“马甲”。

  日前,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就以不少案例表明,在高压下公款“开会游”仍然屡禁不止。既然中央禁止到一线景区开会,那就去二线、三线景区。高档酒店关注度大,那就去中高端酒店。安徽景区的一家星级宾馆值班经理告诉记者,省内和上海、北京等地的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会来此“开会”。尽管名义上是培训、开会,其实会后就是旅游。她说,宾馆可以按照会议单位要求,将旅游费用开到会议费或住宿费发票中。安徽另一个景区某高档酒店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可以虚报会议人数,增加会议费用预算,处理旅游接待等费用。到这里来“只有旅游不开会的,没有开会不旅游的”。

  “只有旅游不开会的,没有开会不旅游的”,再清楚不过的表明“开会”只是个幌子,实质内容是“旅游”,用会议费的“筐子”,来支付一切个人旅游的开支。自然,,他们披上“马甲”进行伪装。其手法有:一是“借壳游”。武威市一官员在厦门参加会议后,参加旅游团在当地旅游,却以会议费名义开具发票公款报销。二是“傍会游”。2014年初,沈阳市司法局26人借组织学习考察之机,分赴10个城市,在一周多内多数时间用于观光旅游,都游览了5个以上的景区景点。三是“顺道游”。天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期间组织人员到附近景区游玩。

  用披上“马甲”的办法,,借开会之“壳”,行旅游之实,是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这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戳穿一切伪装的“马甲”。同时,要推进公开会议费等财政预决算的“明细”公开,每次开会参加的人数、餐饮住宿费用、会场费用都需要分类晒出。通过在“阳光”下晾晒,让会议费无法成为公款所销的“筐”。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