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预装软件,力度与精确性须兼备

2015年11月25日 10:07   来源:光明网   朱昌俊

  新买的手机里用不上的软件占着内存,消耗流量、泄露隐私、恶意扣费,而且还卸载不了?去年10月,广东省消委会携手全省23家市、区消委会,联名向国家工信部“上书”, 希望工信部推进落实手机预置软件自由卸载。近日,工信部起草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外,必须可卸载。(11月24日《新快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预装软件的问题,在近年来越发成为一个公众议题。此前工信部等部门也针对预装软件的监管出台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明确要求规范预装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但效果似乎并不大。此次《暂行条例》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在治理力度上较之以往明显加大。

  强制性预装软件带来的问题,手机用户不能卸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最重要且让人难以接受的原因是,它们占据较大了手机内存,还牵涉到“偷”流量、不正当的吸费。而这些也是净化预装软件的重点所在。所以规定基本功能外的预转软件都可卸载,固然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一刀切的要求所有软件必须可卸载是否有必要,又能否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却仍需要审慎以对。

  在手机制造商角度,之所以配备预装软件,一般有着两个出发点。首先,一些具有特色的预装软件,恰恰是手机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所在。甚至一部分消费者也是奔着那些预装软件去购买手机。而各种特色的预装软件也是手机市场创新和产品多样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安装预装软件,还牵涉到成本的分担问题。第三方服务商与手机制造商达成合作,在手机植入预装软件往往要向手机厂商支付一定的费用,相当于摊薄了手机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可以相应的少支付。一些所谓的高性价比手机,往往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就此而言,似乎不必一刀切的要求都可以卸载。

  事实上,真正需要监管部门出手的是那些来路不明,又具有恶意侵犯手机用户权利的预装软件。一些手机的预装软件过多,直接导致手机的内存被浪费,即便卸载后也仍占据内存,还有偷流量、吸费之嫌,这显然就不再是可不可以卸载的问题了。在监管上,可能那些正规厂家的预装软件反而可以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得到规制,但这些地下化生存、带有隐蔽性的恶意预装软件,则很可能没那么简单。到头来,消费者真正讨厌的流氓软件、恶意软件,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这显然不是理想的治理效果。

  所以在净化预装软件上,确保治理力度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另一方面也还需要保证精确,勿低估预装软件市场的复杂性。比如韩国的监管部门,就要求手机制造商必须向用户告知预转软件所占用的内存,这样既可以给厂商一些特色展示和成本消化的空间,又能真正解决用户对于恶意软件占据内存的烦恼。所以,不妨明确要求手机厂商的预装软件不能占超过多少比例的内存空间。而另外,对于那些灰色化的流氓软件,还要深挖背后不当的分成模式,包括涉嫌恶意吸费、偷流量和修改用户信息等方面如何界定,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途径。

  面临一种新兴行业的发展乱象,监管的及时跟进确实十分必要。但在制定监管规则时,还是要在确保用户权利和市场的正当竞争之间实现良性平衡。在预装软件领域,当前对于监管者来说,最需要的还是厘清恶意性的流氓软件与正规的预装软件的区别,对于前者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斩断其畸形的利益链,而对于后者,则要从数量和内存大小等标准方面予以引导,也让市场发挥自净的能力。如此,行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才可能达致最好的双赢。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